接下來的日子走上了正軌,郭乾胤和阮圓的感情也在逐漸升溫,并沒有因為兩個孩子的加入而有所缺憾,雖然郭安旭經常調皮搗蛋,但他們倆有約定,所以無論是在外面書院還是郭家,郭安旭都老老實實稱呼阮圓“娘”,而前些日子關于蝗災的流言也被官府辟了言,只是一場小型的蝗蟲,已經及時得到了解決。 阮家身為商水縣有名的商賈,在縣里為臨縣災情籌款時身先士卒捐了善款五千兩,紅字報榜上有名張貼了好幾日。 但這些日子街上還是多了不少生面孔,這日是重陽佳節,阮圓剛從自家親爹那兒回來,準備收拾節禮,只等兩個孩子一回來就跟郭乾胤去郭家吃飯。 郭家雖說在落英鎮,但地理位置比較靠近鄉下,阮圓想著節日書院會早些下學,可是在家左等右等都不見阮府的車馬將人帶回來。 足足晚了半個時辰,府里派去接人的小廝才回來,回話說小少爺和小小姐下午沒有上課,被郭家派人早早接走了。 “是誰去接餓可說了?” “說了,是郭家老太太和一個年輕婦人。” 郭乾胤換好衣服出來,看到阮圓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問道,“旭兒和淇兒還沒有回來嗎?” 阮圓一臉不解地說,“書院說他們下午就被接走了,課都沒上。” 乾胤聞言皺了皺眉,他雖然也不太理解郭家接走孩子的行為,但還是先安撫阮圓,“我們先去母親那里就知道了。” “這本不是什么大事,既然早早接走了也該知會我們一聲,也不至于我們還在家中等了許久。”阮圓抱怨道。 郭乾胤和阮圓回郭家都是乘一輛二駕的馬車,去郭家要經過郭家所在的陽溪村村口,那里有一棵參天的大樹,遮天蔽日,郁郁蔥蔥,一年四季都不層凋謝。 阮圓聽到說話聲音嘈雜就撩起簾子,有三個婦人聚集在家門口對她的馬車品頭論足,看到她探出頭神色更加激動,湊著不知道在說些什么。她對這幾個婦人有些印象,經常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阮圓總感覺有些不對勁,但又說不出哪里不對勁。 兩人到郭家,動靜驚動屋內的人,郭母有些驚詫地看著,郭乾胤下意識地擰起眉,“娘,今日中秋佳節,我和阮圓回來看您和爹。” 郭父也從內堂走了出來,嘴角還有黏著的飯粒,“你們怎么來了。” “爹娘,我和相公今日過來怕不是忘了?前兩日我派了人來報信的。李媽媽呢?怎么不見她。”阮圓笑得一臉燦爛,吩咐下人將節禮搬進屋,看到飯桌上只有孤零零的兩雙筷子,停頓了一會兒急忙問道,“娘,旭兒和淇兒怎么不在?” 郭乾胤跟郭父郭母也進了屋,郭乾胤看孩子不在也詢問郭母,“娘,書院說下午您去接孩子了?” “啊?哦,哦對,我想著好久沒見他們姐弟倆有些想了,自作主張接他們過來,忘了跟你們打招呼了。”郭母有些結巴,愣神須臾反應過來回答道。 作者有話說:想了很久才捋明白劇情走向,下面是我喜歡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