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89章榨油,點豆腐-《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


    第(2/3)頁

    用時不過三刻鐘,相當迅速,推碾子和收拾黑豆的人都沒感覺累。

    之后是上鍋蒸熱。

    竹編大蒸籠上鋪著灰茅草,以免黑豆碎粒漏下去,

    五層大蒸籠放在竹架上,懸于大鐵鍋上方,免得把這唯二的大鐵鍋給壓扁了。

    然后加大火力,讓鍋里的水沸騰,變成水蒸氣涌入上方。

    柏素清隔段時間會伸手進去,試出蒸籠內碎粒的溫度。

    大概半小時后,碎粒溫度超過一百度些許,再依次從最下方開始取出蒸籠。

    為什么柏姐姐能空手測溫度?因為她修煉的碧海勁偏陰寒,對熱度比較敏感。

    只要把碎粒溫度與沸水溫度對比,估計略高出沸水的溫度不要太簡單。

    眾女早已拿著大把的灰茅草和竹圈等在一旁。

    取出的蒸籠打開,她們手拿石碗將熱騰騰的碎粒倒進鋪在竹圈里的灰茅草上。

    竹圈直徑一尺,寬寸許,鋪進去的碎粒抹平抹勻,再將灰茅草蓋住表面。

    一個個這樣的“碎粒餅子”疊起來,放在收油石臺上。

    這種石臺中間有一層淺凹,邊緣有一個外延開口,油可以從這里流出,落入開口下方的容器內。

    二十多個一組,一共放了兩組餅子,五百斤黑豆碎粒就全部用完。

    然后兩疊餅子上壓上高尺許,底部直徑略小于竹圈的短石柱。

    秦白兩女再將兩塊千多斤的巨石放在兩根短石柱上,作為壓力。

    旁邊豎起四根竹竿,卡住巨石,確保它們不會偏倒掉落。

    榨油的主要工序就此完成。

    之后視情況增添巨石加壓,收集大豆油,靜置存放(剛榨出來的不能直接食用),再放入倉庫,都只是旁枝末節。

    清亮的油開始冒出來,浸潤了外面的灰茅草,開始朝下滑落。

    顧恪略微沾了點在手,系統說明這是豆油,基礎屬性為去腥增香。

    放進嘴里嘗了嘗,豆腥味還有,不過很淡,香氣濃郁。

    或許只有他那被現代工業養叼了的嘴,才會留意這點豆腥味。

    另一方面,油色清亮,不像一般豆油黃中帶綠或黑。

    只能說加工坊牛比,把他難以完成的精煉直接解決了。

    有了第一批大豆油,有足夠的時間慢慢改進榨油器械,讓其更簡單方便,以后榨油也用不上全體出動。

    心滿意足的他向大家宣告了油質合格,山谷以后不再缺油的好消息。

    小滿立刻放聲歡呼:“終于榨出來啦!繼續繼續,我要榨出更多,一定要把它榨干成渣。”

    眾女也皆是一臉喜色,議論紛紛。

    清湯寡水的日子過久了,那真的很饞人,以后終于不用天天烤干馕饃饃,水煮面條地過活了。

    等大家稍微冷靜了點,顧恪才宣布今天的第二項工作——磨豆漿。

    昨夜泡上的十來斤豆子上石磨,兩小一人推磨一人放料就開工。

    在春夏二女的提示下,如今的石磨又做了一些小改動,那就是推磨的方式。

    最初石磨是用手握住磨盤側面的乚形把手,人需要站著手臂跟著掄大圈帶它。

    而春夏二女見過鄰居的人力磨坊,卻是用一根六七尺長的“丁”形的推把,下面那個勾豎直插進磨盤的橫向木條內固定,替代之前人手握的那個部分。

    將這長桿把手用單根繩子懸掛在磨盤水平等高處。

    人則握住長桿后的丁頭把手,發力前后推拉的同時,朝左右略帶上一些力,磨盤就能轉動起來。

    如此一來,推磨就從弓腰單手掄大圈,變成站立來回推拉,省力又省事。

    石磨有了這新把手,秦大小姐都重新回來玩了好幾天——一般的工具她只玩幾天,之后就會恢復常態,不會盯著拼命玩。

    從這點來說,大小姐還是很有童(喜新)心(厭舊)的。

    白花花,泛動著大量白沫的生豆漿從磨盤縫隙中冒出來。

    小萍兒拿著小竹刷,沿著凹槽將泡沫過多的地方順著掃到磨口,一團團白沫豆漿就掉進了下方大缸中。

    十來斤豆子很快磨完,足夠沖出幾十斤豆漿,人均三五斤也差不多了。

    弄來三十斤燒開的沸水,朝大缸里一沖,里面豆漿翻滾著,飄出熟豆漿的香氣。

    大鐵鍋上放竹簸箕,簸箕里鋪上麻布,將大缸里的豆漿過濾掉豆渣,得到三十斤左右的豆漿。

    放到烘爐上燒開,撇掉大部分浮沫,再端下來,小滿已經拿著大竹提虎視眈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合肥市| 嘉定区| 剑川县| 如东县| 拜城县| 榆中县| 鄢陵县| 武隆县| 分宜县| 黔西县| 务川| 鄂尔多斯市| 松原市| 沁源县| 高州市| 甘德县| 丰台区| 天长市| 桐乡市| 泰和县| 保康县| 保康县| 隆昌县| 安岳县| 津市市| 宣汉县| 延津县| 巨野县| 黑河市| 鄂托克旗| 襄垣县| 连南| 大余县| 蒲江县| 金溪县| 运城市| 禹城市| 黄山市| 精河县|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