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北漠如今上百個新晉武宗,沒點特殊之處,大家隨口一說就拋在腦后了。 倒是新晉武尊尚未超過兩手之數,記起來容易。 相比之下,南野國和東海國有些尷尬。 既無北漠戰功的公開透明,戰功獎勵也不夠吸引人,仙山降臨的次數還少。 除了在本國扎根,不能遷移的大小勢力,它們對外來武夫幾乎沒有吸引力。 非但如此,它們本國的大小勢力也都陸續派出部分精銳,前往北漠搏一個機會。 萬一搏出個武宗,整個實力進可攻退可守。 即便不成,這也算分散風險,減小勢力一朝全滅的機率。 所幸兩國之前接收過一撥北漠移民,吸收不少人進入了官方和大小勢力,并加強了培訓。 一進一出之下,兩國的整體實力仍在提升。 不過北漠的提升勢頭如高峰崛起,兩國這邊卻混成了兩個小土丘,實在打臉。 而且永恒冰峰二次崩坍后,隱隱與北面詭物相互呼應,妖物對東南兩國的襲擾力度大漲。 兩國雖然頂得住,卻已察覺出不妙的趨勢。 這時,在顧恪的示意下,碧海城主動與東南兩國取得聯系,表示“寶藥、戰器、異種食材應有盡有,欲購從速”。 對于再次跳出來的碧海城,東南兩國沒把它再當成“二傻子”。 蘭畫現在正與碧海城一塊兒,在南野協防。 任何勢力擁有一名武尊,再差也是“大武前百”,任何一國都不能無視。 待到見到碧海城提供的“樣品”,再拿去與北漠所得的同類物品作了對照試驗。 結果不能說極其相似,只能說一模一樣。 這讓東南兩國的高層都有些懵:等等,這特么的居然是真-仙山出品,那碧海城的二傻子是真跟神農有關? 碧海城這邊早有預料,派去的特使很無辜地表示:“早告訴過你們了,我家老祖就在仙山。” 東南兩國一眾高層聽了,真是憋著滿肚子牢騷,卻是沒地兒發。 谷羆 仙山在大武名頭越來越多,扯著仙山作虎皮的人和勢力可不止碧海城一個。 就像上一世的地震,有人說自己預測到了。 實際上全世界有一大堆人在“預測地震”,數量遠超每年天數。 因此無論地震在哪一天發生,都有人會“預測正確”,甚至不止一人“成功”。 同理,說自己在仙山有人的也不少,還未必是碰瓷。 某些誠心者——如碧海城、太平城,他們是真覺得神農是自家老祖。 實際情況自然是世界的參差,神仙也是會偏心的。 偏心的可能是順眼(如李秀兒),也可能只是時機對了(如碧海城),更可能是一時興起(如雷坤)。 這情形對一庭四國的官方就很不友好了。 某勢力里只有一個人是誠心者,那也不算撒謊。 撒謊那也是仙山的事,與官方有甚關系。 承認就要給對方仙山的待遇,那不是給自己找“干爹”? 于是,官方對“聲稱在仙山有人”的實力,一致采取“兩不態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隨便這些事例怎么說,官方只作不知,不知便不用搭理。 這種情況下,詭才知道碧海城居然是說真的。 碧海城是否撒謊,官方并不在意。 大家都不傻,交易肯定是分批完成,先小后大。 動用一名武尊,幾十名武宗,就為騙那么一點詭晶、血核?那還不如明搶簡單。 幾日之后,東南兩國爽快地表示“可以交易”,而且務必“量大從優”——要的數量大,質量要優良。 碧海城的特使可不會與他們講價,化身復讀機,反復就是那一句話:“仙山規定就這么多,我們上交時一顆都不能少?!? 東南兩國就郁悶了。 這兩年大武形勢輕松,他們還不著急。 于是捂貨惜售,試探北漠底線,想著大賺一筆。 結果現在一看碧海城的價格,比北漠最初給他們的報價高了近一倍——其實就是蘇玉樓想著維持關系,將進價小翻五倍,少量出售給東南兩國。 可仙山示警,這次詭物來勢比之前兇猛數倍不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