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老板與他媳婦連軸轉,將自家的拿手小吃紛紛送上,還能不時聽見熊小小的點評。 大多以好評為主,至少老板兩口子是這樣認為的。 隨著時間愈晚,路上的人群逐漸密集起來,川流不息。 小孩和年輕女子手上多提著一盞盞樣式各異的花燈,花鳥魚蟲之外最多的就是四大老祖、仙姑的人物像——據說能辟邪,保佑家宅平安。 游玩之后拿回家掛在屋內,這一年的好日子就有了。 終于時辰到,一聲聲悠長響亮的銅鑼聲,傳遍全城。 主持夏日祭祀的隊伍從城主府出發(fā),浩浩蕩蕩地開始游城一周。 正式的祭祀隊伍后,是大批自發(fā)跟隨的百姓。 但無論正式隊伍還是自發(fā)跟隨者,皆滿臉肅容。 領頭的祭祀高喊“仙山庇佑,妖詭退散”,他們便立刻跟著重復一遍。 當然這種游街的口號還有不少,其它諸如“老祖慈悲,天下平安”,“仙姑下方,海晏河清”。 好吧,這依然是把仙山變成保佑大家的神仙。 這都大新五十年了,仙山老祖仙姑早就不再露面,連賜福都稀少起來。 至少仙山福地還在大新各地,四大奇境也矗立大新四方,鎮(zhèn)守著外來的妖詭。 城中依然喧囂一片,但在祭祀隊伍走過的那一圈卻會瞬間變得安靜起來。 眾人皆低聲跟著念誦祈福,再念叨幾句“老祖保佑我(全家)安寧”,心情就會放松下來。 給老祖仙姑打過了招呼,求個心安,那今年的日子總不會太壞。 然后該游玩的游玩,該買賣的買賣,該吃喝的繼續(xù)吃喝。 肅穆與喧囂,莊嚴與隨性,就在城中百姓的身上同時體現著。 熊小小吃過涼皮涼粉后,還依次享受了饸饹面、酸湯水餃、土豆攪團、再來個羊肉夾饃,完成了“打通關”。 掏出銀子放到老板案板上,她飛身躍起,取下掛在二樓欄桿上的自行車,融入人群中。 老板兩口子看著那一大錠銀子,竟毫無驚奇之感。 熊小小的舉止雖不是高高在上,可言語間的隨性卻不是一般武夫能有的。 老板做生意見多識廣,斷定這位自己不是第三輪強者,就是家里見慣了類似的大佬。 這種人自然不會缺銀子。 當然大佬吃得高興,非但不吃白食,還愿給點額外的賞錢,那就更好不過。 揣好銀子,夫妻倆幾乎齊齊合十拜拜:“老祖庇佑,大吉大利。”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 旁邊客人卻不耐煩了:“老板,我水餃呢?我沒影子,但吃飯可也是給大錢的。” 老板兩口子連連應到:“來了來了,大兄弟你稍等,馬上,馬上就好。” …… 顧恪摟著小滿,坐在一頭大青牛的背上,悠然徜徉于山水別府中。 “你那小妹一路從北到南玩過來,倒是玩得挺開心。”他收回神念,笑著對小滿說到。 小滿九柔血氣圓潤絲滑,隨著大青牛的前進起伏著,才懶得關心自家小妹,只是隨口哼哼:“她呀,百多歲的人了,都不急著成親,天天就知道在外面瞎胡鬧。” 顧恪莞爾:“你說這話良心不會痛么?自己不也百多歲的人了,還天天要我陪著在別府里瞎胡鬧?” 說著還掂量著雙手里大大的良心,提醒某人。 小滿扭扭身子,只覺理直氣壯:“我自己的地盤,愛做甚做甚,與旁人有何干。你也摸著良心說,難道不喜歡?” 顧恪再次掂量了下良心,點頭承認:“自是喜歡的。” 小滿眉開眼笑,靈巧地轉回身來抱住他:“有多喜歡?” 顧恪:“百年不厭,你說有多喜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