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古今天橋-《德云小師爺》
第(2/3)頁
難得悠閑的時光里,找人喝酒打屁、逛街置辦東西、找姑娘談朋友、探父母盡孝心,反正各有各的忙。
周一一過,眾人收心,該干活嘍。
次日中午。
天橋德蕓社門口。
一身白衣,干凈利索的胡炎,拎著自己的黑色皮箱,在人來人往中快站成了一尊雕塑。
他今天是一個人坐公交車過來的,因為郭德剛和王慧一早便沒在家。
德蕓社現在攤子鋪得不小,當家主事的倆口子能有閑?
昨天,所有人都能歇,郭德剛還得跑津城去錄節目。
想享福,就得先受苦,這世道很公平。
好在,胡炎不是矯情的人。
看書,喝茶,練功,半晌午早早吃過午飯出門。
公交車是慢,但不還可以看看燕京久違的風景么?
從天橋公交站牌過來,他更是走走停停,左看右瞧。
天橋的得名,是明朝嘉靖皇帝為了方便祭祀,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漢白玉拱橋,天子走的橋,所以叫“天橋”。
后來歷經風雨,橋沒了,名字倒是一直叫著,所以也有“天橋有天無橋”的說法。
而老燕京口中的天橋,跟橋沒多大關系,主要是因為這里能看雜耍玩意兒。
當然,起初也不繁華,直到有位財東在這里搭了個茶棚,供人歇腳。
賺了些錢后,又把茶棚擴建成茶館,取名叫“福海居”。
只是因為掌柜的姓王行八,大家更喜歡叫它“王八茶館”。
茶館落成,除了歇腳的苦力巴,連遛狗架鳥的閑人也多了,各色江湖藝人追逐人氣討生活,也開始在周邊撂明地。
藝人本身也是最能聚攏人氣的存在,又吸引了大量觀眾往這里湊,天橋最終響了名號。
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
不但在燕京有名,甚至在全國都聲名赫赫。
燕京天橋、津城三不管、金陵夫子廟、魔都城隍廟,號稱民國時期四大繁華之地。
當然,現在這里少了雜亂之象,比那會兒講究得多,但若觀察的仔細,還是能從樓間巷尾,看到幾分當年的風貌。
就如眼前,德蕓社的這棟兩層小樓,便是民國老戲樓改建的。
改動頗大,不過好歹保留了濃郁的藝術風格,整體味道還在。
千把來平方,三百個客座!
就民間園子的規模來講,算是大的了,作為德蕓社的總部所在,也不算辱沒了這塊招牌。
此刻,胡炎一直盯著的,便是園子大門上掛著的,由相聲前輩馬先生親題的招牌。
【德蕓社】
招牌黑底金字,字跡蒼勁,很有氣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通市|
仙游县|
浦北县|
安新县|
张北县|
开封市|
郸城县|
五常市|
开平市|
方正县|
惠来县|
安远县|
保德县|
洪湖市|
乌什县|
陈巴尔虎旗|
永寿县|
乌拉特中旗|
荆州市|
马尔康县|
莱芜市|
大同县|
信丰县|
上饶县|
平江县|
龙山县|
巴东县|
师宗县|
金沙县|
安溪县|
内乡县|
峨山|
金平|
弥渡县|
通渭县|
当阳市|
遵化市|
陵水|
泾川县|
新野县|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