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如所有人想的那樣,自由聯邦這次的無人繞月飛行是全程直播的,這也彰顯了他們的信心。 顯然這次提前的發射并沒有讓他們手忙腳亂,而是做足了準備。 最起碼表面上的準備做的很充足。 而繁星這邊,雖然在很多場合都說無所謂,但事實上,現在雙方就是競爭對手。 這是無可爭議的,也無法擺脫的! 身為第二,哪怕你不說,第一也會忌憚你,更別說你是那樣的勇往直前。 要么一直沖到第一,要么被打到第三,甚至更慘。 所以這次不僅是自由聯邦的大事,也是繁星的大事。 當外邊的人看直播的時候,繁星航天局同樣在看直播,并且還有各類專家在場,同時還有繁星國內各個民營航天公司的代表,李未來同樣在場,因為他兩邊都有關系。 他既是實用科技航天探索技術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同時還是繁星航天載人登月項目的技術顧問之一,實用科技航天探索技術公司還承擔了一部分載人登月火箭零件的生產任務。 一般民眾還以為長征九號沒著落,事實上有了李未來的加入,長征九號同樣在加速發展,而且不想什么后期和改進升級,很多技術項目也刪掉了,這么類比一下其實進展更快了。 之前因為長征九號沒有整體立項,所以長征九號具體采用什么構型一直有爭議。 老版本的類似長征五號捆綁式的放大版,就是主火箭帶四個助推器。 新版本的是不要助推器的光桿式,類似于自由聯邦的土星五號火箭,但噴口數量和排列方式更像老毛子的n1火箭。 但是自從李未來加入了長征九號項目之后,項目組內部就沒什么爭議了,因為長征九號不考慮后期了,它的歷史任務只有繁星的第一次載人登月,所以就用更成熟的老版本了。 畢竟各個子系統的設計都跟它有關,或者說它的構型就是根據各個子系統的數據設計出來的。 相當于有多大發的功能機就造多大的車。 所以一邊看著自由聯邦的sls火箭準備首飛的直播,繁星航天局內部也在討論。 “我們在歐羅巴宇航局、出云宇航局、袋鼠宇航局等地獲得了一些消息,按照本來的計劃,它們的一些實驗設施是要搭乘首枚sls火箭去月球的,但現在他們的試驗設備并沒有搭上火箭,顯然是自由聯邦那邊破壞了整體計劃。” “你的意思是,兩邊缺乏溝通,一邊提速了,另一邊卻按部就班,所以才出現了這種情況?” “嗯,而且我們感覺他們缺乏溝通是被動的,自由聯邦那邊估計也不想這么快發射,但遇到了不可抗力,于是不得不這么快發射。” “管他呢,反正從各個步驟來看,他們這次的發射應該能成功,除非是出什么意外,所以還是想想咱們自己的事吧” “所以說,我們的登月火箭大概什么時候能發射?” 這個問題問得好,自由聯邦那邊加速了,自己這邊是不是也要加速呢? 事實上長征九號的進度已經加快了,不僅秘密整體立項了,而且在老構型里采取的新技術,不僅采用共底貯箱減小了結構重量,還縮短了箭體。 同時還采用了實用科技的無線傳輸技術,不僅取消了紛繁復雜的線路,還減少了需要檢查的接口,減少的設計和檢查工作,并且進一步減小了結構重量。 火箭的自重縮減一些,那么它的運載能力就會增加一點點。 最新定型的長征九號超重型運載火箭高度為93米,直觀上來看,高度幾乎等同于28層樓房的高度。 它的芯級直徑有10米,發射重量達到了4140噸,這種重量接近于054a型護衛艦4000多噸的排水量,而起飛最大推力則達到了驚人的5873噸。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繁星的保守性格,所以最大運載能力為140噸,現在做了全序列的改進之后,相關工作人員敢實打實的稱它的最大運載能力能達到180噸! 甚至有人偷偷算過,就是往近地軌道運200噸的東西也成。 但是,數據歸數據,現實中并沒有200噸的載荷需要它運往近地軌道。 畢竟天宮空間站的第二期完全體都沒有200噸,而天宮空間站的第二期完全體不可能塞進長征九號的整流罩里。 地球可不是神奇的坎巴拉,搞出什么奇葩的整流罩都能進入太空。 所以長征九號要是真想運載200噸的載荷,甚至是標注中的180噸,除非它運載的是大水泥墩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