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誰人堪記名-《昆侖一黍》
第(1/3)頁
夜深人靜、城外荒郊,趙黍站在石壁前,一手提青玄筆、一手端著兵籍名冊。筆尖凝煉金煞,在石壁表面刻下一個個陣亡將士的名字。
一旁張延壽手捧燭火,看著石壁上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也止不住眼睛發酸。
把陣亡將士的名字全數刻錄下來后,趙黍輕輕拂袖, 吹散滿地石礫,他回身望去,眼前是一座大墓,合葬了那些尋不到家人親眷的將士遺骸。
用竹竿挑起的魂幡,好似戰場上號令三軍的大纛,在夜風中揚動不止。
恍惚間, 趙黍好像看到了那群奮不顧身的英勇將士,他們的魂靈似乎在此地駐留不去, 軍陣羅列,氣勢森然。
趙黍眼前朦朧,立身墳丘前行水火煉度之儀,法水滌蕩、丹火破穢,眾將士一個個受煉上升。
“拜別趙執事。”
“貞明侯,保重!”
“趙頭兒,你是頂天立地的漢子!”
“我們先走一步。”
一聲聲道別、一句句珍重,在天地間回蕩,平地狂風驟起,吹得魂幡飛脫,好似化為一條通天梯航,承載英魂上升。眾將士飄然而起,朝著地面上的趙黍躬身揖拜。
張延壽并無洞照陰陽的眼力, 但此刻也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不由自主地默默祝禱起來。
待得風聲止息, 四周墳丘靜悄如昔,并無絲毫鬼魅, 唯余空靈肅穆。
法事已畢, 張延壽見趙黍木然佇立良久,小心上前探視,發現他淚流滿面。
“趙長史,您……”
趙黍擦去眼淚,無論他人如何寬慰,他始終覺得是自己的無能,致使眾將士殞命。
“都是我的錯。”趙黍說:“沒能讓將士們平安返回家鄉。”
從僑張村出來的一眾鄉勇,幾乎全都死于大蛇幽燭。只因為趙黍習慣讓張延壽負責給韋將軍傳遞書信,所以當時并不在蒹葭關,僥幸躲過一劫。
只是如今他要孤身一人,帶著眾人遺骨和撫恤返回家鄉。趙黍甚至無法想象,張延壽回到僑張村后,要如何面對同鄉袍澤的家人?要如何告知這樁驚天噩耗?
即便煉度魂靈上升,感應到亡者的祝福。可眾將士的家人只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家,對于趙黍恐怕并無謝意,只有惡毒的咒罵,再多的撫恤也不足以挽回。
趙黍步伐沉重,來到附近一座墳丘前, 賀當關安息于此。趙黍取出解憂爵, 接引絲絲清氣化為仙釀, 然后澆灑在賀當關墳前。
“當初龍藏浦偶遇, 你我因此結緣。”趙黍語氣沉重:“我原本打算,此次戰事過后,保舉你升任校尉之職,討一個名正言順的好出身,不必總是跟在我身邊當護衛。”
其實這段日子相處下來,趙黍也明白賀當關并無修仙學道的資質悟性,傳授給他的《素脈丹心訣》也無明顯進境。
修煉之事勉強不來,如果資質不合,更不必空耗歲月在此。趙黍知曉賀當關更希望出人頭地、光耀祖宗,本來都想好讓韋將軍把賀當關收入武魁軍,可惜事態變化讓人猝不及防。
此刻不管如何悔恨也無補于事,大蛇幽燭已被斬殺,豐沮十巫一朝覆滅,經此挫敗,南土群神也沒了動靜。
收拾好東西離開,趙黍忍不住回頭望去,荒涼郊野上,墳丘起伏、雜草叢生,只剩下自己和張延壽的寂寥孤影。
“你是擔心此處日后無人料理么?”一個聲音忽然傳來。
趙黍瞬間握上青玄筆,就見路旁有一名老者提著燈籠,燈光昏暗,隱約可見他雙眼蒙布。
老者出現之前趙黍毫無察覺,這段日子的經歷,讓他唯恐來者不善,于是充滿警惕地問道:“閣下是什么人?為何出現在此?”
“我的孩子埋在這里了,想來看看。”老者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蕉岭县|
龙川县|
栾川县|
鄂托克前旗|
黄骅市|
临澧县|
平昌县|
六安市|
根河市|
全州县|
密云县|
泗阳县|
眉山市|
新竹市|
武夷山市|
龙门县|
遂平县|
察雅县|
平潭县|
青田县|
高青县|
文登市|
巢湖市|
伊春市|
东乌珠穆沁旗|
东兰县|
会东县|
伊川县|
佳木斯市|
海安县|
江山市|
闵行区|
密云县|
莆田市|
育儿|
临高县|
同江市|
麟游县|
封丘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