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佛堂中,宇智波圖南與地悟相對跪坐著。 房間里燃燒著特殊的香燭,空氣中青煙裊裊,彌漫著奇異的味道,跟檀香味很是相似。 兩個人都輕閉雙眼,放松身心。 “佛學的傳播者是人,想要引導人們走向正道,還應該著重研究人性本質。 行善跟作惡都是表象,都是結果。 僧人對信徒開導,應該從本質源頭抓起。 人為什么行善,行善的人大多都從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善意。 人為什么作惡,因為不滿足,因為有想要得到東西。 在規則之內,他們知道憑借自己的能力得不到。 但他們不甘心,于是只有打破規則,靠著傷害他人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 宇智波圖南緩緩道來。 地悟聞言思索了一下,臉上露出疑惑之色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若是他們想要的東西,我們滿足不了怎么辦。 豈不是沒有辦法阻止他們行惡的心。” 宇智波圖南伸手扶了下眼鏡,張口胡說道: “兩個方面,一個是壓制,一個是救贖。 用嚴厲的刑罰去約束他們,刑罰的恐懼能約束大多數人的行為。 即便他們有心作惡,也只能強忍下去。 而所謂的救贖,就是僧人應該做的了。 他們不滿足于現狀,那就讓他們了解到他們此刻的現狀有多么美好。 只是他們自己沒有發現罷了。 人的不滿足,大多是跟周圍的人相互比較產生的。 戰爭時期,活著就能滿足。 戰爭結束,吃飽了就滿足。 和平時期,人們就開始追求生活質量。 當物質達到一定水平,更多的是追求精神滿足。 信仰,也是精神滿足的一種方法。” 聽了宇智波圖南的一席話,地悟好像明白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沒明白。 皺著眉頭思索了好一陣,想要探究其中的含義,最后只能歸咎于自己太過愚笨。 嘆息道:“圖南,你真的很有慧根。” 宇智波圖南所說的話,地悟只覺得博大精深。 但受限于認知,還是不能徹底了解。 畢竟,這個世界的主題翻來覆去便是和平、善良、羈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