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資本家的套路 第七十三章資本家的套路 這些消息在流入香島之后,并沒有想象之中的震驚,而是死一般的沉默! 但是很顯然,這些炒作期貨的小炒民們萬萬想不到是,在這個背后會有大能在推波助瀾。 這次的戰爭爆發,早就在他們的預料之中了,尤其是米國的石油商人,更是蓄意挑起了米國石油的恐慌。 對于資本家來說,他們根本不在乎戰爭,更不會在乎戰爭會導致很多孤兒,導致很多難民居無定所,以及大量的無辜者死亡。 他們唯一在乎的,就是石油的價格。 前段時間,就有米國的石油商人故意放出風聲,說全世界都不缺石油,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年全世界陸陸續續的發現了不少的油田。 1969年在北海發現了埃克菲斯克大油田,1970年發現了福帝斯特油田,到1980年1月,挪未和蠅國的北海油田儲量已被分別確定為57.5億桶和154億桶,蠅國成為主要產油國之一。整個西歐的石油儲量幾乎與米國相等。北海的石油產量達到200萬桶/天,蠅國和挪未成為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從1976年到1979年,墨西歌的探明石油儲量增加了6倍,到1980年墨西歌的石油儲量已達到300多億桶,1979年墨西歌的平均日產水平已達150萬桶。米國在阿拉斯加也發現了儲量近100億桶的大油田。從1979年到1985年間,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產量逐漸超過了歐佩克。 70~80年代是蘇聯石油工業大發展的時期,前蘇聯石油產量達到頂峰,由于西西伯利亞一系列大型油田陸續投入開發,前蘇聯石油產量節節上升。僅薩莫特洛爾一個油田,1976年產油1.1億噸,1980年達到1.52億噸。前蘇聯石油產量1975年達到4.96億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1大產油國。1976年突破5億噸,1980年躍上6億噸,1982年達到6.1億噸。1985年回落到5.95億噸,1987年攀上高峰6.24億噸,1988年保持了這個水平,創造了全世界石油產量的最高國家紀錄。1989年開始下降。1990年為5.9631億噸。 進入70年代,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續增長,石油危機的發生,及環境保護要求日趨嚴格,越來越多的國家高度重視尋找石油的替代能源,促進了對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利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大氣田的發現以及60年代天然氣液化相關技術的形成和配套,70大口徑、高輸量、長距離輸氣管線和海底輸氣管線的大規模的建成,為這個時期天然氣工業的持續增長創造了條件。因為天然氣的產地很集中,不解決長距離運輸問題,天然氣的開采沒有價值。 世界探明天然氣儲量從1970年的39.4萬億立方米增加到1990年的130.26萬億立方米。前蘇聯加大在西西伯利亞的勘探找到一批大油田,中東波斯灣,蠅國和挪未在北海發現大氣田,成為世界上得到重要的油氣生產國。 這也導致,在全世界看來,就是戰爭爆發了,也不可能大規模的影響石油的期貨市場。 但是,大家都看錯了米國的這些資本家,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石油的價格暴漲。 因為只要石油的價格暴漲,他們才能瘋狂的賺錢。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