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王,您的意思是不理會秦王的邀請?”相國郭開小心地問道。 作為從小就與趙王偃一起長大的人,郭開算的上是整個趙國最了解趙王偃的那幾個人之一了,大概只有趙王后能夠在這件事情與他一較長短。 因此,郭開很清楚,趙王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是一個脾氣要比本事大得多的人,這樣的人,面對秦王的邀請,真的敢拒絕,哪怕如今在韓國境內的秦軍隨時都可以北上進攻趙國,哪怕之前十萬趙軍精銳已經在蕞城全軍覆沒,在如今都城僅剩數萬士卒的情況下。 這樣性情,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勉強還能稱之為一個烈字,但若是放在一國之主身上,那就很難說了。 就比如眼下。 “他讓孤去,孤就去,孤豈不是會很面子。”趙王偃冷聲道。 “大王,如果齊王、魏王、楚王他們都去了呢?”郭開小心地提醒道。 “難道孤是像齊王建那樣的軟骨頭不成。”趙王偃道。 “大王,大丈夫能屈能伸也很重要。”郭開勸道。 “孤的骨頭天生就硬,做不來卑躬屈膝之事。”趙王偃傲然道。 “大王,急報。”正在此時,一個內侍捧著一卷竹簡急匆匆的跑進了大殿。 “急報?”郭開迎上前去,接過竹簡,將其呈給了趙王偃。 趙王偃打開竹簡,一目十行的瀏覽起來,其臉上的傲然還不曾消散,但卻漸漸變得凝固了,當他的視線落在最后一個字跡上時,臉上的傲然也不曾消失,但眼睛中已經多出了驚慌之色。 十五萬秦軍出太行井陘關,兵臨肥地。 竹簡中的內容并不多,但對于趙王偃來說,卻是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 在函谷關之戰爆發后,趙國就已經在肥地駐守了五萬趙軍,用以監視平陽的桓齮以及其麾下的十萬重甲兵,這條戰線上也一直無事,但卻不曾想到,在秦軍主力進攻韓國的情況下,一直都很安靜的桓齮以及其麾下的重甲兵竟然動了,而在十萬重甲兵之外,更有五萬秦國騎兵,合計十五萬兵馬兵臨肥地。 而更讓趙王偃膽寒的是,軍報中所稟報的局勢并不樂觀,肥地隨時都有可能被進攻。 趙王偃一下子覺得自己的骨頭沒有那么硬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