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章主抓軍、糧、城-《朕即大宋》


    第(1/3)頁

    趙桓信任的態度讓劉鞈感激不已,熱淚盈眶,鄭重的說道:“臣粉身碎骨之前,絕不令賊虜踏入禁中半步。”

    “時局維艱,朕唯愿能與卿等戮力同心,共赴國難。”趙桓望著劉鞈,鄭重的說道。

    看著一旁意氣奮發的官家,樞密使張叔夜感觸良多,從金軍營地返回之后,官家就仿佛變了個人。

    此前官家對金可軍謂是又驚又怕,唯唯諾諾。但如今的官家,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哪怕可能割傷大宋,但也絕對會傷到金國。

    至于官家是否被金人貍貓換太子。

    這種想法,完全不在張叔夜腦海中存在過一刻。金人要蠢愚到何種地步,才會用這樣一位剛烈決絕、對金軍態度強硬無比的人替換了大宋官家?

    待劉鞈離去,前往四壁部署軍事防御。張叔夜開口說道:“官家,朝廷態度從求和倏忽間轉變為堅決主戰,百官態度不可不理。昨夜官家雖然以雷霆鐵血震懾住了官員們,但當百官們緩過勁,主和派必將瘋狂反撲。”

    趙桓冷笑一聲,說道:“朝廷?百官?皆是一群可殺之輩。”

    “況且神京被圍,朝廷能管轄的地方只有內城這小小的一塊區域,要朝廷百官又有何用?”

    趙桓作為一個后世人,行為做事自然帶著顯著的后世風格。高中政治課本講的很清楚,做事要抓住主要矛盾,即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靖康之難時局亂成一團亂麻,趙桓完全沒空與百官打口水仗,玩政治斗爭,勾心斗角。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起絕對支配地位的三個方面,即軍隊、錢糧與行政。

    這三方面很好理解,也是趙桓僅有的幾處能夠強力掌控的方向。

    軍隊一萬兩千人已經被張叔夜與劉鞈清點完成,直接統帥在麾下。按大宋軍制,這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從皇帝趙桓與樞密使手中調走這一萬兩千人。

    錢糧就更不需要指望百官了,開封城破,國庫的資金幾乎全送給了金軍。整個東京運轉甚至都要仰仗內藏,也就是皇帝的金庫。

    宋朝的集權是方方面面的,財政集權也是一大顯著特點。皇帝親自掌控內庫,其庫目之多、收入之高、支出之廣、作用之特殊,是中原五千年歷代王朝都不能比擬的。

    國庫財政盈余,全部封進內庫(于講武殿后別為內庫,凡歲終用度,盈余之數,皆入焉。)后來,宋朝干脆設立制度,國家稅收必須先交齊內庫數字,然后剩下的才算國家正稅。

    也正因此,宋太宗巡視內庫時感慨:“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

    金帛如山是什么概念?舉個例子,金軍一群野蠻人南下入侵中原,對財富沒什么概念。開口就索要白銀十億兩,黃金五億兩,絹帛一千萬匹。

    金人貧瘠的想象力,覺得這就是人間財富的極致了。絹帛一千萬匹與白銀十億兩是一個數量級的財富。然而,白銀十億兩,大宋確實沒有。但絹帛,大宋內庫卻有不止一千四百萬匹。

    二十一天前,開封府開始組織將絹帛搬給金軍,原本負責保家衛國的軍隊和民兵當起了搬運工,負責打仗的三衙(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司)專門派人監督搬運。本應該堂堂正正護衛桑梓的國家重器,卻毫無羞恥的將舉國財富送進了金軍營地。

    可即便如此,趙氏內庫還有四百萬匹絹帛。金軍撤離前的二月十八日,檢索了內庫賬目,發現絹帛還有剩余,命令開封府將剩余的四百萬匹絹與遺漏的宮嬪、公主全部送進金軍營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炉霍县| 沙河市| 固镇县| 长子县| 巴彦淖尔市| 故城县| 萨嘎县| 卓资县| 玉溪市| 调兵山市| 浮山县| 安阳县| 泽普县| 齐齐哈尔市| 秦安县| 沁阳市| 华蓥市| 永善县| 石城县| 揭阳市| 陕西省| 永平县| 合水县| 积石山| 望都县| 石台县| 荥阳市| 漯河市| 舒城县| 柳林县| 清苑县| 精河县| 武宣县| 高台县| 巧家县| 韶关市| 大石桥市| 乾安县| 霍城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