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首先,孤覺得書籍人人類進步的階梯,既然要印就不要小氣,每個項目至少要以萬冊為標準,尤其是兒童的啟蒙讀書,更是要加大印刷數量,哪怕無法做到讓大唐所有的兒童都能識字,至少也要讓五成的人能認識字。 其次,關于識字率的問題,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統計過大唐百姓的識字率有多少,但根據孤的了解,大唐不識字的人數達到總人口的八成。 余下的兩成里面,能記帳的不足一半,能把一冊話本小說讀完的不足半成,能寫信的可能全國不足五萬人,能獨立寫一篇文章的可能連兩萬都不到。 我不知道你們是怎么看待這件事情的,但在孤看來,書籍的市場很大,只是大家不懂得如何去培養,才會造成現在這樣的局面。 一千多冊書,印出來之后要好幾年才能賣完,你們能不能告訴孤,印書的意義在哪里? 難道是把所有印出來的書賣給平均五千個人里面才有一個的讀書人? 錯了! 印書坊也好,書局也罷,它們存在的意義在于如何讓余下的四千九百九十九個人也來買書!” 李承乾一番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發言讓王巖等人驚為天人,紛紛表示這頓飯吃的太值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以前二十幾年都白活了。 怪不得這段時間總覺得書賣的不好,買書的人越來越少,敢情是因為市場飽合了。 當下,眾人再也沒心思吃飯了,草草結束了飯局,各自回家向家里稟報今日的事情。 李承乾如愿以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五百兩黃金,按照正常的兌換比例,足抵五千兩白銀,也就是五千貫錢。 有了這些錢,他總算是解決了一個心頭大患,再也不用擔心有人來查他從國庫‘提’走的五千貫錢是否依然健在。 同時,印書坊的工匠和天策上將府的那八百宮女的月俸問題也解決了,不至于到了日子發不出錢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