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臣,拜見陛下。” 得天子傳召,匆匆趕來的溫體仁,微微有些氣喘,對伏案忙碌的崇禎皇帝,恭敬的拱手道。 在等待溫體仁的這段時辰,崇禎皇帝處理了一些政務,這也愈發堅定了他想改組內閣的想法。 要是照這樣一種勢頭,單單是每日批閱的奏疏,都足以累壞他,也能將他約束在文華殿這邊。 “起來吧。” 放下手中的奏疏,崇禎皇帝抬起頭來,看著溫體仁說道:“溫卿啊,先前朕叫你做的事情,你辦的怎么樣了?” “陛下…臣在著手辦理之中,近幾日便準備呈遞奏疏。”溫體仁微微欠身道:“山東巡撫和登萊巡撫,乃策應遼東之要職,絕不可空懸太久。” “不過當前朝局不定,臣擔心朝中的一些大臣,尤其是科道這邊,若是知曉此事的話,會從中阻撓。” “那便是溫卿的事情了。” 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對溫體仁說道:“他們既然能從中阻撓,那溫卿為何就不能想想辦法呢? 若是什么事情都叫朕去想,去謀劃,那溫卿這軍機處大臣,當起來未免也太容易了些吧?” 溫體仁聞言,連忙拱手應道:“是,是。” 當初御駕親征戰勝進犯大明的建虜,崇禎皇帝便開始著手謀劃,改變大明對遼東過重的一種情況。 在大明新軍沒有操練起來前,拿著寶貴的錢糧,喊著平遼的口號,行大肆攤派遼餉,但實際卻不能收復一寸疆域,甚至還頻頻失利的狀況下,崇禎皇帝必須叫停這一不好之事。 就因為一個平遼事,大明從朝堂到遼東本土,存在多少利益派,單單是近些年來,借著平遼事,而暗中膨脹起來的遼東將門,那處置起來都是極為棘手的。 這也是當初崇禎皇帝,為何定要借著凱旋歸朝的背景,將祖大壽帶著進京,并調到京營任職的緣由,而不是手起刀落,就除掉祖大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