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正在里頭忙活呢。” 阿町朝后廚的方向努了努嘴。 “他可是咱店的重要廚師,若無他的勤奮工作,咱店可就要停擺咯!得等到客人沒那么多了,他才有辦法出來透一透氣。” 這個時候,隔壁桌的老夫婦朝阿町喊道: “阿町小姐!老樣子!來兩盤饅頭和兩杯紅茶!” 老夫婦的話音甫落,阿町便條件反射般地快聲應道: “好!馬上就來!” 隨后,阿町將遺憾的視線投向青登和佐那子。 “雖然很想再繼續和你們聊天,但還是等沒那么忙了再慢慢暢談吧!” “你們既然走入了本店,那應該是想來吃早飯的吧?你們想吃些什么呢?” 青登和佐那子雙雙抬頭,望向掛在墻壁上的價目表。 羊羹、大福、草餅、饅頭、麻薯、銅鑼燒……市面上常見的和果子,都能在這里買到。 詢問的眼神落到佐那子的身上。 “你有什么想吃的、想喝的嗎?” “……銅鑼燒和綠茶。” “哦哦!你很有眼光哦!銅鑼燒可是咱店的得意之作,特別是今早兒新進了一批很新鮮的紅豆,所以我今天格外推薦銅鑼燒!” 青登聞言,輕輕頷首: “那就來一盤銅鑼燒,外加兩杯綠茶。” “好嘞!稍等片刻,銅鑼燒和綠茶馬上就到!” 說罷,阿町滑溜地鉆進后廚,然后又很快回到前臺,熱情地招待絡繹不絕的客人們。 青登和佐那子所坐的這一桌,乃是青登精心挑選的“上座”。 從他們倆的這個位置看過去,恰好能夠透過敞開的窗戶,望見店外的風光。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青登側過腦袋,眼望窗外。 佐那子也一并地轉過頭去。 二人就這么注視著人來人往的阜盛街道。 古牧夫婦的店鋪坐落在京都的烏丸通。 烏丸通乃京都屈指可數的繁榮街區,往南是東本愿寺,往北是京都市役所,往東便是京都最大的藝妓區:祇園。 雖有著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但京都和江戶的街道風貌并無顯著的差別。 紅土道路上,干冷的風呼嘯而過,塵土飛揚。 拉貨的大板車在行人中橫沖直撞,引得罵聲一片。 扛著扁擔的販夫走卒賣力吆喝。 面有菜色、雙頰凹陷的年輕婦人,費勁地背著瘦瘦小小的嬰孩。 根根肋骨清晰可見的瘦弱馬匹,喘著白氣、“哼哧哼哧”地拖拽沉重的貨車,而驅使這匹瘦馬的人是同樣羸弱、緊貼肌膚的嶙峋骨頭比馬匹還多的老農。 入眼處,皆是為一日三餐而辛苦奔走的平民百姓。 望著此情此景,佐那子無意識地喃喃自語: “即使是風雅的千年都會,也擺脫不了塵俗啊……” 青登聽罷,啞然失笑。 “佐那子,你說錯了,你把因果關系弄反了。” “京都的風雅……或者說是‘風雅’本身,就是建立在‘塵俗’之上。” “并非‘風雅’擺脫不了‘塵俗’。” “而是若無‘塵俗’,‘風雅’就喪失棲身之所了。” 佐那子怔了一怔,隨后若有所思地靜默了下來。 古牧夫婦的手藝如何,青登尚不知曉,但他們的服務態度倒是無從置喙。 “銅鑼燒和綠茶來咯!” 才剛走開沒多久的阿町,捧著盛有兩杯綠茶和一碟銅鑼燒的茶盤,快速卻穩當地回到二人的桌旁。 從離去到歸來,滿打滿算也就1分多鐘的時間。 這樣的上菜速度,令人咋舌。 “小心燙!請慢用!” 阿町手腳麻利地放下茶水和點心,然后又去忙活了。 銅鑼燒乃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日式點心之一。 烤制面皮、內置紅豆沙等夾心,因為是由兩塊像銅鑼一樣的餅合起來的,故而得名“銅鑼燒”。 對于銅鑼燒,已在這個世界居住了3年之久的青登,自然是毫不陌生。 但是,當阿町放下那碟銅鑼燒時,青登卻像是頭次見到這種點心似的,表情被強烈的驚詫所支配。 說來也巧,佐那子亦是如此,濃郁的訝色布滿其俏臉。 就某種程度而言,青登確實是頭一次見到這樣子的銅鑼燒。 只見碟子上的銅鑼燒的量很多,足有4個,而且每一個都有成人的巴掌般大——青登只在前世的《哆啦A夢》里見過這么大的銅鑼燒。 這樣的大小,真乃名副其實的“銅鑼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