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卯時,太清峰下。 單靈慶領一眾徒子徒孫而來,田師善與剛收的弟子伏雪客也在其中。經過一夜相處,師徒倆總算找到一點彼此相處的技巧。而且因為伏衡華早就給伏雪客準備好《山海經》根基與草稿,對田師善無異于一份天降大禮包。對這個弟子,不免更加上心。 見峰下設有會場,掛幡結彩,周圍布滿鮮花。伏雪客不覺露出笑容:果然是叔祖一貫做派。 此時,太清峰下稀稀拉拉來了不少赤淵修士。 《大赤書》為赤淵根本道法,雖然近年已退環境,赤淵門徒的熱情和精力挪移至《赤岳籍》。可它依舊是赤淵的重要經典,屬于“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檔次。各道脈峰主在闡述自家道果理念時,總免不了引申《大赤書》字句,以此作為闡發。 因此,每逢有高人開講《大赤書》,赤淵內外門弟子都會抽空前來。只不過這次尤為不同,是一位門外修士所講。雖說赤淵這些年也曾請來不少南洲劫仙宗師講解道法,但外人講解《大赤書》這依舊是頭一例。 東方長云作為外門弟子,如今正處于煉氣九層。他來至太清峰下,剛尋覓一處位置,便見單靈慶一系人馬全體到場。 青年瞳孔收縮:“前日聽聞這位東萊修士身份顯赫,沒想到竟是單長老派系全體來捧場。” 再看單靈慶將一個陌生少年喚到身邊,仔細問話時,他似有所悟。 “昨日掌山開神元大殿收下三個東萊神洲的伏家族人。今日,伏家長輩開壇講法,是投桃報李嗎?” 單長老還特意將伏家人拉到身邊,展現出拉攏關懷。說明伏家那位長輩的確身份顯赫,且實力強大。因此,才能讓劫仙如此對待。 “師兄。” 一位紅衣女子湊到他身邊。 “楊丹師妹?你出關了?” “師尊特意叫我出關,說是這位前輩所講,對我們有助。” 楊丹三年前被金華夫人相中,收入赤淵紅龍峰門下,目前也是煉氣九層修為。 東方長云點頭道:“紅龍峰一脈研習《大赤書》,來聽聽旁人的說法,也能啟發自身。” 遙遙看見紅龍峰金華夫人與其他幾個女弟子,他拱手行禮后,與楊丹一起坐下等待。 金華夫人作為峰主,在講道會場有專屬席位。她坐下后,聽身后一女弟子嘀咕:“楊師妹怎么又跟那小子混到一起?區區一個外門弟子——” 被金華夫人眼神掃過,那女弟子縮了縮頭。 “外門又如何?總歸是我赤淵門下——何況以東方長云的天賦,日后自有出入內門的一日。” 東方長云資質上佳,只是早前得罪某些人,各峰主有所顧忌,不好收錄門下。而自己紅龍峰一脈雖然不怕,但紅龍峰道法乃《大赤書》女修專屬版,總不好收一個男弟子。 “若他在這次講道中有所領悟,或許會有幾位師長青睞,擋下東方家的阻撓吧。” 她坐下不久,王鶴領著幾個徒子徒孫而來。 “師伯。”金華夫人連忙起身。 “免禮。”王鶴坐在壽陽峰主的位置,看向左右。除紅龍峰金華夫人外,丹霞峰主、玄岳峰主等精研《大赤書》的道脈俱已來人。 “他的《太清大赤書》對我等用處不大。爾等稍后,只學學地煞術法補充戰力。” 望向講臺,八卦臺上空無一人,唯有兩側銅鶴銜香,吐出裊裊青煙。 王鶴對金華夫人等人仔細提醒,然后閉目養神,等待講道開始。 赤淵門下逐漸增多,待朝食之時,已將會場坐了大半。 “時間差不多了。” 單靈慶、王鶴同時睜目,太清八卦臺上憑空多出一人。 衡華頭頂慶云盤結,垂珠瓔珞,金花紛紛。他輕輕一指,身畔金鐘無風而響。 噹—— 鐘聲回響全場,壓下眾人的零碎細語。 沒有察覺! 金華夫人心中一動,與旁邊丹霞峰主等人對視。 幾人紛紛搖頭。 他們的修為,根本沒有察覺到伏衡華的出現。甚至伏衡華出現在此,也未能感知他的存在。 仿佛他本人與這方空間完美契合。 王鶴與單靈慶對視,瞧見彼此眼中的深意。 這小子身上的大紅鶴氅,是補天衣變化而來? 補天衣,本就是避天劫之物,最擅隱匿氣息。 “但——不止于此。他本人的道行也不可小覷。” 昨日在神元大殿,伏衡華小試牛刀,并未真正彰顯自身道行、神通。 今日只看這出行手段,便已有宗師氣派。 伏雪客站在單靈慶身邊,默默打量天空。 三、二、一,開始! 瞬間,天空浮現霞光霧靄,有龍吟鳳鳴齊和。 嗯,這才是叔祖一貫的手段。不過這次沒有恒壽、嘯魚,難道是玄戈叔祖亦或者白唐叔祖幫忙鼓搗的? 伏丹歌在師尊王瑜帶領下,也來太清峰聽講。他望向八卦臺一側,伏玄戈與伏白唐坐在那里凝神靜氣,沒有任何動作。 咦?難道不是他們嗎? 突然,王瑜抓緊他的衣袖,低聲問:“你叔祖渡劫了?” “啊?” 伏丹歌一臉懵逼:“您指的劫數是?” “當然是三災劫數。他要是沒有渡劫,怎么會有這等異象相隨?” “這……這不是叔祖他以道法彰顯的?” 王瑜默默搖頭。 是不是道法幻化,他還能分不出來? 這分明是道行觸及一定境界,所自發引來的天地氣象。 王鶴、單靈慶也是暗暗心驚,他們聽說過伏衡華的張揚,也做好伏衡華鼓搗“異象”的心理準備。 但是—— “造化自成,天象隨心。這廝的造化道果怕是快要凝聚了。” “好好,這樣一來更有把握祭煉‘五彩石’,可助我派封印地淵。” …… “余自東萊神洲而來,受赤淵道派相邀,共參天書奧妙。今日講大赤道果、地煞法術、東萊雜學。” 東萊雜學? 那是什么? 單靈慶心中嘀咕,事前沒有聽聞啊? 再度敲響金鐘后,衡華緩緩開口:“道靜之初,虛氣郁勃,成一為太極,化二為兩儀。夫陰陽之始,清濁兩判,故有天地之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