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知不覺間,楊子正僅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寫完了這篇《科學序言》,吃過午飯后,有極度表達欲楊子正干脆接著把《哲學序言》也寫了。 肖靈兒見楊子正準備繼續寫,立馬上前來磨墨。 楊子正對肖靈兒笑著點了點頭,表示感謝,肖靈兒立馬幸福一笑。 因為這樣的少東家真好,會尊重人,會關心人,而且會給好多的好處與工資。就是不知道少東家娶妻生子了,還會不會讓她繼續當丫……哦不,助理。 肖靈兒有肖靈兒的想法,楊子正有楊子正的想法,只見他稍作思索后就開始下筆: 吾將以主觀唯心主義認識世界宇宙的學問為哲學,何為哲學?‘哲,知也。’智者、聰慧之思想學問,從心出發的學問。 何意? 紅毛夷人摩西曾教于吾,古希臘國一個名為柏拉圖的先賢曾提三問,即‘吾為誰?吾從何而來?吾將去何處?’ 余以為此三問乃哲學的之本也。 儒家之解:人乃天地交合孕育而來,上揆天之道,下質諸人性,合天道、地道、人道,則達天人合一,是曰圣人。 道家之解:吾為莊周亦為蝶,人乃陰陽衍化而來,則為參悟大道,大道成者是為仙也。 佛家之解:無我無相,無眾生像,身體實乃臭皮囊。佛曰眾生皆為上世轉生而來,也為轉世而去,參悟佛法之時,則能成佛。 天主教之解:人是天主創造的,天主也創造了萬物,天主說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因此,人是天主的子民。人的一生如果遵守了天主的指引,忠誠于天主,死后即可上天堂。 此上種種,皆為各家學派如何界定‘吾為誰?吾從何而來?吾將去何處?’三個問題。 縱觀各個學派解釋各不同也,方法亦不同也。 儒學告誡弟子:克己復禮。立志、好學、改過、自省、躬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存天理滅人欲,知行合一。此乃儒學告誡弟子成圣之法也。 道家告誡弟子:天下無為,天下無不為,順其自然,合乎天道,即可成道。 佛家告誡弟子:念佛、誦經、布施、行善、持戒,如此即可轉世或成佛。 天主教告誡教眾:向天主禱告,為天主唱頌歌,熟讀圣經,接受天主指引,把天主的仁愛撒滿人間,守護天主的教義,即可死后上天堂,與天主同在。 因此,哲學是什么? 哲學是認識宇宙思想之總稱,是各家對世界認識的觀點。而各家的世界觀是關于世界之根源、發展之規律、人之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系等問題之總體認識。 方密之曾問于我:科學與哲學之關系。 吾之回答為:科學與哲學無關聯也,科學是以實驗實踐來佐證事物之本之規律的學問,哲學則是思想認識的學問,故,二者無關聯也。 但,吾反復思索后認為,余分類之哲學皆為主觀唯心主義之哲學,那能否有以客觀唯物主義科學方法認識世界之哲學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