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子正設置的中華人民軍設定的建制不是像大明軍隊一樣的小旗、總旗、百戶、千戶、衛、都司、都督府,最后是五軍都督府。 中華人民軍設置的跟后世的軍隊一樣,是以班、排、連,營、團、旅、師、軍,最后是大都督府。 每個軍下面三個師,每個師下面三個旅,每個旅下面三個團……一直是三三制延續到班。 一團之軍力以上級別戰力設置了參謀部,所有軍事行動必須要經過參謀部商議后才能讓團級軍官行使軍令,當然,團長可以不聽參謀部的建議,但是必須要走這么一個流程。 這是為了讓參謀部分析怎么戰斗更有利,把各種方式的戰斗利弊分析給團長,團長選擇哪種那是團長的權力。 這相當于明軍的將軍帳下幕僚,不過楊子正讓這些幕僚歸屬在正式編制當中,嚴格來說他們是指揮將軍的下屬,但實際是指揮將軍的同事,而不是像現在的明軍當中幕僚明著同事,實際上是將軍的私人謀士。 這個設置說新奇也不新奇,其實所有軍中都有設置,只是……歸屬不同了。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是,中華人民軍設置了一個千戶,不,中華人民軍叫一個團,每個團里都設置了軍法官,軍政官,軍需官,此三官平時連團長、營長、連長都無權力管轄,當然如果是戰時,必須要聽從主官的戰斗任務分配。 這三官是干嘛的呢?軍法官是執行軍法的,無論是誰犯了軍法都由軍法官來執行,軍政官是來記錄軍功以及幫助士兵做思想政治工作的。 茅元儀不清楚這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什么,但是這楊子正的冊子上寫著是這樣,不過這一職位有點像明軍里的內廷監軍的意思,但是工作更具體與實質。 軍需官呢?是為了隨時了解軍隊內軍需要求與狀況的,好及時解決,同時也是發放軍響的。 這個設置是為了不讓主軍官接觸與貪污軍餉與軍需軍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