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陳維崧與方以智趕到教室時,課程已經(jīng)開始了,中華科學學堂的大教室做成像中華戲院一樣的臺階式的可以坐300人的教室,如果不是楊子正會同一個內(nèi)容會連講三堂課,以此來分開同學上課的人數(shù),估計這里擠一千多人都是有可能的。 楊子正在臺上坐在課桌前,看到了偷偷溜進來的陳維崧與方以智,并看著他們兩個來到了前排為他們留下的位置坐下。 楊子正只是給他們稍微點了下頭示意,然后便繼續(xù)讀課。他從講桌前站了起來,然后走到舞臺的前端,這樣方便他的聲音能讓更多的人聽到。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朱程理學對中國的影響,大家都知道儒家只出了一圣三亞,也就是孔顏孟曾,孔子、顏回、孟子、曾子,他們四個人奠定了儒學的基礎,也使儒學成為了一門完備的學說。” “自此以孔顏孟曾為基礎的儒學也影響了中華一千多年,以儒學為基礎的中華文化也在大唐發(fā)展到了頂峰,大宋的前期也有前唐之風,風流人物層出不窮。” “但是自從有了朱程理學,儒家又多了一圣,那就是朱子。朱子之后的儒學與朱子之前的儒學對天下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有什么區(qū)別呢?朱子之前的儒學與中華文化更大氣,更豪邁,更有包容心,更有進取心,有野心,有天下之心。但朱子這后的儒學與中華文化那就像是皇宮里的公公,去勢了。” “簡單來說,中華自古以來都有一種氣吞山河之風氣,有豪邁萬丈之品格,有豪放不羈之性格,且看大漢,一心想要驅(qū)虜擴土,能說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之豪言壯語,大漢又是強漢而亡。” “哪怕是三國,也有英雄輩出,謀士滿天下,文豪才情如江水一般。” “又看大唐,能容天下,長安城內(nèi)西域各夷的人們可定居在此,各種文化包羅萬象。” “甚至大唐時安西都護府駐軍不過兩萬四千人,卻守著方圓上萬里的疆域,可以在大唐風雨飄搖之際獨守安西都護府50年,那是西北諸外夷對大唐的懼怕,哪怕大唐衰敗了都不敢反抗分毫。” “大唐的詩人都是都是透著大氣與豪邁,甚至連送別詩都是心情愉悅,比如李白的‘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勃的‘天涯若比鄰,海內(nèi)存知己’,還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都是充滿了離別傷感卻又含有無盡進取心與力量的詩句,就如那燒不盡的野草一般頑強的意志。” “更有大唐之民風豪放,女人穿衣都是露出半球,胸以下衣襟敞開,這是女性敢于把自己的美貌自信的展現(xiàn)出來。看看如今的大明,恨不得把女性全部都裹成粽子。” “而大唐之后呢?中國人的氣質(zhì)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