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承疇在營帳內走來走去,心中萬千思緒翻過,想到楊子正的分析,又想到這封信的由來,從宮里出來的,是什么意思? 皇上要向他表達什么意思?想撤退,皇上他開不了這個口?所以暗示? 只是這樣他洪承疇要成為背鍋的了, 群臣怪罪起來,皇上是會推脫的,因為他從未下過撤退的命令。 他洪承疇要不要替皇上背這個鍋? 只是這個鍋有點大啊,他洪承疇要背著違令抗旨的鍋不說,還要背著歷史罵名的,歷史是會罵他洪承疇不救錦州,導致錦州失陷。 但若是不背這個鍋, 那有可能如楊子正所預測的那樣, 遼東失, 全軍沒,大明危也。 左右為難啊,正如楊子正說的那樣,不救,軍心失,救,遼東失。 難道就沒有兩全之策?把楊子正找來問計啊,這皇上啊,這么簡單的方法為什么使呢? 既然人家都看出問題來了,我們都想不出辦法,為什么不找人家問計? “總督大人,夜不收來報,建奴在我后方廣挖壕溝,恐怕是……” “啊?快,快升軍帳,讓各位總兵來議事。”洪承疇瞬間的感覺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來不及了。 哪怕是撤退都來不及了,看樣子正如楊子正所說, 這是圍點打援,現在是要把他們全留下來吃掉,這下真正的露出了皇太極的野心了。 在議事之前,洪承疇腦海里轉了幾個彎,想了上萬個想法,在地圖面前看來看去,根據情報,建奴已經在他們的后方挖了幾道工事,是戰馬無法躍過的壕溝。 這就是要將他們包圍起來,然后逐步蠶食掉啊,可惜的是他們竟一直毫無察覺,再想一下自己的排兵布陣,他立馬發現了問題。 目前明軍的排兵有大問題,重兵集結在前,但是后隊的疏漏很大,洪承疇頓時嚇得自己冷汗都下來了。 這,這都怪朝堂上下, 加上軍中的兩位督軍天天催他, 導致他也有點亂了陣腳。 不行, 必須得改變策略, 但是又不能讓諸位將領看出端倪,他必須要做到以下幾三點。 一是,他不能在全軍將領面說撤退的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