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了!” “這是鋰空氣電池?” “不會吧,不是說永遠還要十年嗎?” byd總部,當老王帶回來一塊電池,并且著急了技術部門的頭部幾個專家來看時,幾個專家見到東西、聽到他介紹,就已經被驚呆了,個個臉上流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這是飛揚研發出來的,你們抓緊測試下性能吧,我明天要給飛揚答復。拆應該是不可以拆,飛揚說這電池一旦受到外力破壞就會爆炸。” 老王沒有多余的話,直接吩咐說道。 “老板,這電池應該可以拆的吧,不然飛揚怎么進行售后維修和返工呢?” 有一位技術專家表示了疑問。 老王搖了搖頭:“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一爆炸了,我們都不知道它的真正威力,可別出事。” 他沒說出啥事,但爆炸出的事自然就是重大安全事故,搞不好命都沒了。 幾個技術專家這才沒話說了。 的確,飛揚是設計者和制造者,自然知道這電池怎么組裝和拆解,但外人并不清楚,一旦觸碰到了飛揚預留的后手,導致起火爆炸什么的,那可就鬧大發了。在電池領域,起火爆炸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byd技術部門的測試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半天時間,老王就拿到了測試報告。 當然,這份測試報告只是性能的測試,并不涉及電池內部構造和制造原理這些,畢竟沒拆,也不知道別人是怎么做的,只能從外觀構造上去評估。但是,這電池是鋰空氣電池,和現有的技術路線完全是不同的東西,以往的經驗、技術和知識根本沒有了用處,有且只有用尚處于紙面的“鋰空氣電池原理”去評估,完全可以說這就是在瞎猜。 對這些瞎猜,身為大半個專業人士的老王粗略看了一眼就翻了過去,沒太大意義,他重點看了這電池的性能。 和在飛揚公司現場測試的相差不大,飛揚贈送給他的這塊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了6150wh/kg,比飛揚現場測的還高一點,但這是正常的偏差范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