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在自己努力周旋下,雙方統帥已經互通書信,表達了議和換俘的意向。 但兩軍列陣對壘后,卻依舊劍拔弩張,誰都沒有嘗試踏出第一步。 正如拓跋燾所言,血仇剛剛結下,想要取得互信,太難了。 不過,楊遇安本來就沒奢望過這種事情發生。 “魏人信不過宋人,宋人也信不過魏人,這是事實,卻也無妨。”楊遇安自信笑道,“只要魏宋兩軍都信得過我竇四,這就夠了。” 言罷,他拱拱手,孤身打馬走出軍陣。 待來到了魏軍大陣與盱眙城之間的中心點后,他停下馬,舉出一面早已備好的大旗。 旗色玄黑,上面繡有一朵美麗白花。 瓊花。 這段時間他在戰爭上東奔西走,這面瓊花旗幾乎成了他的標志物。 一經亮相,立即吸引了全場矚目。 他也順勢提氣高聲大呼:“誰想回家,先到我這里集合!” “若誰不幸中了背后冷箭,我來救!” “我救得了你們一次,就能救第二次,第三次……” “只要我竇四不死,你們也不會死!” “天地為證!” 此言一出,原本還有些喧囂的戰場,瞬間靜默下來。 唯有瓊花旗在大風吹拂下,獵獵作響。 終于,經過漫長的沉默后,魏軍陣前,再度傳出一陣喧囂聲。 正是第一批被放還的五十名宋軍俘虜。 他們在魏營時,親眼見證楊遇安是如何一視同仁地照看傷員,如何妙手回春。 每個人都自認欠了他一條命。 這種在絕境之下建立的信任,最難得,也最牢靠。 所以楊遇安振臂一呼,他們毫不猶豫地沖了上來。 有魏軍開頭,城上的宋軍也終于放下第一批木桶。 正是攻城時被抓獲的魏國軍官、細作。 一時之間,城上城下,再度恢復了過去一月吵吵鬧鬧的模樣。 只是此時兩邊拼命往前沖的人,不為殺敵,只為回家。 以及……感謝一個人。 不知是誰開的頭,路過瓊花旗下時,眾人都會先停下對旗下的男子連叩三個響頭,才再度前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