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在局勢還沒有穩定,這文武百官等著以后慢慢收拾。 當然水至清則無魚,每個朝代貪官總是難以除盡的。 江辰也只能抓幾個典型處理下。 就像乾隆所說的,要殺貪官,只要朱筆一揮,這些貪官的人頭落地,剛送走喂飽的,又來了饑腸轆轆的餓狼。 那又能怎么做,難道放任不管嗎。 先秦時期,為了選到“有德”官員,出現了“察舉”制度,面相社會公開推薦官員,在民間稱為“舉賢”。 漢朝時期,察舉已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但是也更加規范,如果推薦的官員“不善”,推薦人也要受牽連。隨后曹魏時期出現了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開始的科舉取士制,都是為了更好的選官。 歷朝都設置了類似于反貪局這樣的監察機構,秦朝時叫做“御史臺”,一把手叫“御史大夫”,相當于副宰相級別,漢朝時提升為了宰相級別,御史大夫下面還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監郡御史,地方郡縣都配備了監察官員。 漢武帝時期,還正式設立“刺史”,成為古代一種新型的“反腐辦”,以后各朝代都有借鑒。除了官方機構外,還動員民間參與“舉報”,鼓勵越級上訪。 秦朝對于經濟犯罪的官員懲治很嚴,有“通一錢,黥城旦罪”之說,就是行賄一個錢,就要被懲罰在臉上刺字,再去修城。漢代的標準也是很苛刻,“贓二百五十錢以上即免職”,250錢在當時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長衫也買不到。隋唐時是“坐贓論加二等”,如果是重臣,則加重處罰。 宋元時期規定“贓滿五貫文者處死”,五貫錢還不到縣令半月工資。明朝時期的懲罰是最嚴重,流放、殺頭、剝皮、滅族等重刑都被用于貪官,貪污銀子60兩就被“梟首示眾,剝皮實草”。 其實在古代懲罰貪官最嚴重的手段就是:自發現后,其子女后輩都受牽連,失去了做官機會。但盡管如此,法律總有漏洞,不論古代還是如今,還是不斷涌現出許多巨貪,無奈。 此時剛奪取政權,很多事情都要靠這些官員執行。 退位詔書頒布,大赦天下,國號依然沒變是“宋”。這樣大家更能接受。 然后開始登基儀式。 迎蒼天:皇帝從昭享門(南門)外東南側具服臺更換祭服后,便從左側進入圜丘壇,至中層平臺拜位。此時燔柴爐,迎蒼天,樂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層蒼天牌位前跪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對上蒼行三跪九拜禮。 2、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3、進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咸平之章‘,回拜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