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蕭惟年心里就像煨著一鍋檸檬汁,酸得他眼睛跟著發(fā)漲。 幸好,他的人生還有一次重來的機會。 上一世,他讓姜莉流了多少淚。 這一世,他一定要讓她加倍笑回來。 蕭惟年呼出一口氣,更加有干勁兒了。 銀菜刀使得虎虎生威,把那豬肉分割得像藝術(shù)品似的。 看得眾人眼睛都直了。 大壯爹:“惟年這手藝哪兒學(xué)的啊?” 蕭惟年笑一笑:“看得多了就會了。” 大壯爹:“哦……哦哦哦……” 每到過年殺過年豬時,幾個混小子就挨家挨戶地守。 主家怕他們搗亂,就多少打發(fā)點。 那可不是看得多嗎? 一年看好幾十次呢。 80年代初,農(nóng)村養(yǎng)豬還沒喂飼料這么一說。 人都不夠吃,豬也就是喂點野草爛菜,到年底,能有個百十來斤就算不錯了。 賣一半換過年錢,剩下的一半,省著吃,能撐兩三個月。 一年也就這樣了。 條件好一點的人家,一個月能打個兩三回牙祭。 普通人家,能保持長期有點兒油葷就不錯了。 王鳳清扒拉著手指頭盤算,這么一頭豬,吃到過年還很富裕。 家里今年養(yǎng)的兩頭過年豬就都可以賣了。 明年日子有盼頭了! 但這天熱,肉放久了要臭,臘肉是弄不成了……那就給賣了。 這下,不愁姜莉生孩子的事了。 要不,趁機給惟民娶個媳婦兒? 突然,王鳳清反應(yīng)過來。 昨晚他們分家了呀! 這豬是老大弄回來的,分不分給他們,分多少,那可是老大說了算! 王鳳清偷偷瞄了眼正在忙活的蕭惟年。 以她對大兒子的了解……能分個十斤給他們? 剩下的,估計不出三天,就能讓他吆五喝六地禍禍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