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280章 李二也沒閑著-《貞觀無太子》
第(1/3)頁
精神的培養其實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那是一種認同,也是一種寄托。
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印記,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卻實實在在的存在。
華夏文明數千年之所以依舊屹立在這世間不倒,靠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后世的華夏有句話這么說‘我們不是崛起,而是在復興’復興的也正是這種精神。
中華兒女數千年依靠著這種早已鐫刻在了我們骨子里的精神,最終戰勝了無數的磨難,而這個偉大的民族,哪怕暫且沉寂了片刻,也終將因為那數千年來永不磨滅的精神,再次復興!
這不是什么奇跡,而是必然的趨勢。
當然,大明王廷如今萌芽的這種精神還不足以與之相比。
但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精神已經開始萌芽了。
一場酒宴,李承乾面子里子都撈著了,各種小算計,也是一個沒落下,完全超乎了他的預估。
次日,李承乾醒來后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和普西偌、伊原錫等人商議。
既然氣氛都烘托到這里了,他不表示表示,屬實有些沒道理。
再說了,打鐵就得趁熱。
所以,到了中午的時候,大明王廷的第一張告示,終于貼出去了。
同時,數十匹快馬,也是從城門之內打馬而出,奔向大明王廷十數個城池。
在城門口,無數人擠在告示之前,指指點點,他們也不知道告示的內容是什么,無他,識字的人真沒幾個。
可大明王廷的第一張告示還是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官爺,這告示上寫的啥啊?咱一個大老粗,也看不明白。”一壯漢問道。
“諸位稍安,本官陳升,這就為大家誦讀一番告示的內容。”陳升適時走了出來,他是大明國學的學正,平日里都忙于學堂之事,認識他的人倒是不多。
而其父,便是桃源縣縣令陳定安。
如今在大明國學,他們陳家也算是一家獨大。
以往,大明國學名不見經傳的,可昨夜過后,大明國學總算是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大明王廷,少年之說。”陳升清了清嗓子,朗聲道,“大明之少年,乃國朝之希望,未來之基石,故,不可廢也。
未來之國朝,定當是大明少年之國朝。
未來之天下,定當是普天少年之天下。
縱觀今日王朝之基石,也是昔日之少年,正是昔日之少年,開我大明萬世之流芳。
是以: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在,則國在!
雖,國朝初立,百廢待興,王朝之艱難,皆是有目共睹,可大明之少年,不可廢、不能廢、不敢廢!
故此,明王有令!
大明國學,便開王朝十五城。
凡六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皆可自愿進學。
一日三餐,國朝負之!
書本課業,國朝負之!
進學所需,亦有國朝負之!
望大明之少年,他日成才,為我大明王廷,開那、萬世流芳!”
讀到最后的時候,陳升情緒是越來越高亢,聲音也是越來越大,聽得眾人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好!”
無數叫好聲,瞬間就讓城墻之下喧鬧了起來。
昨夜的激動還沒有緩過勁兒呢!
裴老等人這會兒也混跡在人群之中,聽聞此番言論,也是一個比一個驚訝,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
好家伙,李二都不敢這么做,你李承乾怎敢?
他不知道,李承乾這么做的機會其實只有這一次。
一來是氣氛烘托到位了。
二來是大明王廷初立,人口不多,國土算不得遼闊。
加之最近一年,大明王廷的農業和畜牧業本就荒廢了,說破天,本來就是李承乾在想盡辦法養活這些子民。
所以整體而言,朝廷要付出的其實相差不大。
哪怕今后開疆拓土了,人口也越來越多了。
但那時候的眾人也習慣了。
習慣就是在這種不經意間培養出來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王廷現在幾乎都他媽是一群土包子,還沒有形成壟斷的勢力出來。
這就使得李承乾如此做幾乎毫無阻力。
至于大唐,呵呵,李二確實不敢。
一來是阻力太大。
二來是人口太多了,這般做,耗費太大。
單單這兩點,就卡死了李二。
說白了,李承乾是占據了最合適的時機。
如此做,甚至是一舉多得。
既能邀買人心,你想想,國朝幫你養孩子,你是不是要輕松許多?
其次也能按照他的想法來為大明王廷培養他想要的人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孩子的可塑性遠遠要比成年人大得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江孜县|
新宁县|
南丹县|
资阳市|
门头沟区|
吉林市|
余姚市|
鹰潭市|
邛崃市|
遵化市|
济南市|
保德县|
辽中县|
财经|
翁牛特旗|
石台县|
邓州市|
兴仁县|
江口县|
乌鲁木齐县|
东源县|
丰县|
贺州市|
黑龙江省|
象州县|
九江市|
宁城县|
三都|
梧州市|
扎鲁特旗|
阳春市|
鲜城|
崇阳县|
安平县|
浠水县|
尼勒克县|
铜陵市|
黄平县|
庄浪县|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