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大明不一樣,大明是他的,也只能是他的,就這么簡單,直接。 所以,吐谷渾,李承乾勢在必得。 這也是他為什么會下如此大的功夫,也要穩定大明的原因。 真要是按照慕容伏允所想的那樣,他這會兒就該回長安了。 而就在最近幾天,日月山又有幾家商號開業了。 其中最大的莫過于元氏商行。 說起這元氏商行那就有些意思了,據說,這元氏商行乃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后裔。 這來頭就有點兒大了哈。 當年拓跋宏推行漢化之后,改拓跋氏為元氏,這也是草原上元氏的由來。 不過這些年來,草原上元氏的族人幾乎都重新改回了拓跋氏,所以元氏商行一開業,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畢竟草原上很多人都是昔年北魏滅亡之后,定居于此的。 毫不夸張地說,元氏商行開業的時候,就連普西偌、伊原錫這些大明的高官都親自去捧了個場。 沒辦法,看到這個名字,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拓跋宏。 畢竟是這一位,曾經將他們鮮卑一族帶到了另一個高度。 這種民族自豪感還是有的。 也就是因為這種原因,元氏商行開業第一天,就異常火爆。 在元氏商行對面,也有一家酒樓,是長安來的商賈開的。 雖然日月山有長明酒樓一枝獨秀,但并不意味著其他酒樓就沒有生存空間,畢竟隨著日月山的人口越來越多,而且長明酒樓定位就是高檔酒樓,也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消費得起的。 這就是商人的智慧。 當市場形成之后,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別人去引導,他們自己就能在市場中發現商機。 尤其是當大唐禁止糧食出境后,大明也要求大唐的商隊自備干糧,這就讓中低檔酒樓的市場一瞬間就引爆了起來。 這事說起來吧,也有意思。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商人那是真的把鉆空子這件事兒,干到了極致。 怎么說呢? 他們每次來大明的商隊本來就人多,大唐也允許他們自備干糧,畢竟大明的很多貨物都是大唐需要的。 也能豐富大唐的商貿市場,大唐也能從中獲取巨額的商稅。 可這些商人那是真的賊精賊精的。 事情操作起來也簡單,報備三十日的足額糧食,他們可能十五日就回去了,剩下十五日的口糧,就成了酒樓的糧食。 要知道,那是一支商隊十五日的口糧啊! 一支商隊少說也有百八十人! 對于此,李承乾自然不會拒絕,這是好事。 “裴老,這一手高啊。”酒樓靠窗的地方,裴默正和他帶來的一群年輕人坐在窗口,看著元氏商行火爆的場景。 裴默搖了搖頭,笑道:“和老夫有什么關系,這元氏可是陛下找來的。” 他嘴里的陛下自然是李淵。 當初李淵和武士彟在太安宮里就此事商議的時候,兩人就已經溝通出了這個想法。 一分錢一分貨,就是這么個道理。 既然裴默他們的籌碼不夠,那就再給他們加一些唄。 對于李承乾而言,沒什么比元氏族人,更加厚重的籌碼了。 至于說李淵是怎么在長安就搞定了元氏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那我們接下來要怎么做?”又有人問道。 裴默笑了笑,道:“不著急,現在我們要做的事就是等,我們手里的底牌已經放出去了,現在就是等殿下的應對了。 對于殿下來說,元氏可比我們金貴多了,也重要多了。” “確實,我們現在只能等。”又有人說道,“而且,現在大明不說缺不缺少官員的問題,就大明王廷本身就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其中,最棘手的莫過于糧食問題。 如今,大明王廷的老百姓,幾乎都集中在了工坊之中,畜牧業和農業幾乎都荒廢了。 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一個妥善的解決,大明未來堪憂啊。” 不得不說,這些家伙還是有些見識的。 當然,也就只是見識罷了。 整個大明看到這個難題的人,不說一萬,八千是有的。 但問題是,看到了又如何,有幾個人知道怎么解決。 難題之所以叫難題,就是因為你明明看見了,但就是無能為力,這才叫難題。 裴默也點了點頭,說道:“這事兒不好處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