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尉遲敬德聞言,卻是不滿道:“怎的?老夫難道就比代國公差了許多不成?一小小高句麗,難不成還是我大唐雄師的對手?” 這家伙,蠻橫不講理。 真要說起來,尉遲敬德的個人勇武的確不弱于誰,但要在軍陣一道之上,他和李靖還是有著不小差距的。 最主要的是,這個家伙足夠不要臉啊! 伱看這會兒誰跳出來說這些了?就他一人,跳得最歡! 當然,這就是他的政治智慧。 上方,李二見狀,倒也沒責備他,而是說道:“行了,正所謂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剛好如今大唐周邊暫無戰事,正是集中力量,一舉攻下高句麗的最佳時機。 一戰滅其國,助我大唐,金甌無缺。 代國公聽令。” “微臣在。”李靖聞言,立馬躬身出班。 “任命代國公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四萬,從萊州走海路向平壤進軍。” “微臣領命!”李靖躬身施禮道。 李二點了點頭,又說道:“鄂國公聽令。” 一聽有自己的名字,尉遲敬德立馬站了出來:“任命鄂國公為遼東道行軍功大總管,率軍六萬,向遼東進軍……” 一口氣,李二便將眾人給安排得妥妥當當。 不過要說起來,李二在安排兵馬的時候,還是有些謹慎的。 說起來,前隋就是因為在高句麗的戰事上,久攻不下,最終也間接導致了隋末的動亂,是以李二也不敢掉以輕心。 而除了尉遲敬德和李靖,幾乎超過半數武將都得到了自己的任命,對于任命,他們沒啥意見,只要能上陣殺敵,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畢竟此番可能是他們唯一能撈著軍功的機會。 只要進入太平盛世,這軍功是越來越難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畢竟打仗的原因是吃不飽肚子,真他媽吃飽喝足了,又有幾個執著于戰事的。 不過對于李二來說,他現在確實想盡快的證明自己,同時也想用這種方式稱稱李承乾的斤兩。 這大唐和高句麗的戰事一爆發,慕容伏允要是還抓不住機會,那只能說這家伙落得如今的田地,確實是活該。 大朝會結束,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人自然是撈著了出兵的機會,愁的人則是因為這次又沒輪到他。 這種事情也常見,畢竟貞觀初年的大唐,名將真的太多了。 而像尉遲敬德這些撈著機會的家伙,那一個個也是滿臉的笑意,下了朝就直接往家里趕,這大軍出動,他們這些將領雖然沒有太多要準備的,但家里的人還是得安排一下的。 再說了,自己家將也是帶上的。 到了次日,尉遲敬德這個急性子第一個就出發了。 而隨著尉遲敬德領軍出兵,大唐出兵高句麗的消息也漸漸的傳了出去。 說來也奇怪,這消息就跟長了腳一樣,直奔著西北苦寒而地就去了。 一直到慕容伏允收到了確切的消息,手舞足蹈之際,這消息才算停了下來。 慕容伏允收到這消息的時候,那叫一個激動。 大唐只要出兵高句麗,他就有了可趁之危。再加上他這一段時間,也是做了不少準備,一直在等的,就是大唐出兵高句麗。 只是他怎么也沒想到,當大唐出兵高句麗后,對他而言其實才是一切災禍的根源。 同樣收到消息的還有大明王廷的李承乾,他就不一樣,聽聞這消息的時候,這家伙一副精疲力盡的模樣。 是機會沒錯,但也是災難。 “通知伊原峰和契苾何力,大唐有動靜了,讓他多加小心,若是事不可為,不妨先下手為強。” 他知道,隨著大唐的出兵。 這沉默了有些時日的高原之上,終于開始爆發出它讓人膽寒的混亂了。 若是他能在這場混亂中成為最終的贏家,他也將徹底在這片高原上站穩腳跟。 可若是輸了,他之前做的一切努力,也都將成為別人的嫁衣。 所以,不管是對于李承乾也好,還是對于慕容伏允也罷,這一戰,他們都有必須要贏的理由!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