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然啊,不是說戶部沒錢,要說去年確實是一個好光景,但你架不住李二動兵啊,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動兵,一開戰(zhàn),打的就是錢。 哪里都能省一點兒,但唯獨前線的大軍不能省,這是原則問題。 李二看著這兩家伙在朝堂上爭得面紅耳赤,當下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說一千道一萬,都是錢鬧的。 對于工部的情況, 搖了搖頭,李二道:“行了,戶部有戶部的難處,工部有工部的訴求,你倆爭什么? 閻立德呢?你這個將作監(jiān)大匠就一句話都沒有?” 對于閻立德這名字,有些人可能有些陌生,但他有個弟弟卻是大名鼎鼎,那便是閻立本。 聽聞李二的話語,閻立德面無表情的出班應(yīng)聲道:“回陛下,微臣在。” 得,一看他這副模樣,李二就知道自己所托非人,指望他幫工匠說兩句話,那是真不容易。 倒不是說這家伙不近人情,只是作為將作監(jiān)大匠的他,有點兒時間都研究那些工藝去了,哪兒有心思琢磨這些彎彎繞繞的玩意兒? “身為將作監(jiān)大匠,你還是得關(guān)心一下你的下屬。”李二搖了搖頭,這家伙,沒得講,干活吧還挺認真,但也就剩下認真了,不知道變通。 換一個心思活絡(luò)的人,這會兒早就跟著段綸朝戴胄開炮了! “陛下,微臣思量過的。”閻立德躬身說道。 李二一愣,你還思量過? “說說?” 閻立德沒做猶豫,當即就說道:“微臣這段時間將大明的弓弩仔仔細細的研究過,甚至市面上能買到的大明所產(chǎn),微臣都去買來研究過,為此,還專門去纏著河間郡王研究了一段時間王爺帶回來的望遠鏡。” 聽他這么一說,李孝恭當即笑道:“你還好意思說,纏著本王好幾天,就差跟著本王就寢了,若不是本王知道你這老匹夫的為人,非得把你亂棍打出去不可。” 他一說完,朝堂上立馬是一片爽朗的笑聲。 沒辦法,閻立德這人就是這么軸。 不過閻立德自身卻是沒什么感覺,也不在意這些,而是繼續(xù)說道:“陛下,微臣打算組織我將作監(jiān)的工匠親赴大明和大明的將作監(jiān)學(xué)習(xí)交流一番。 研究了大明的工藝這么久,微臣覺得大明的很多工藝還是有學(xué)習(xí)空間的。” “閻卿用心了,此事可為。”李二點了點頭,這老倌確實說到點子上了。 雖說這年頭的工藝幾乎都是敝帚自珍,但他們又不是去偷師的,交流學(xué)習(xí)嘛,大唐的工藝也有很多是大明需要的。 這點兒,別說閻立德了,就連李二都很自信! “微臣謝過陛下。”閻立德立馬躬身施禮。 自打研究過大明的工藝后,他早就想去大明取取經(jīng)了。 “我大唐富源之遼闊,人丁之興旺,當世誰能出其右?”李二借機說道,“可為何大明王廷在短短一年時間之內(nèi)就能取得如此成就? 朕深知大明和大唐國情不同,不因相提并論,但眾卿可曾想過,在這種工藝上的領(lǐng)先,又于國情何意? 如今,我大唐大將作都欲西去大明,交流學(xué)習(xí),這說明了什么? 故,朕深思熟慮,特地從內(nèi)帑撥付款項,廣招天下工匠的同時,對現(xiàn)有的工匠制度進行改制,一是增加工匠的錢糧,使其能安心為國效力,二是加大發(fā)明的賞賜,刺激工匠創(chuàng)新,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明的工匠也會不遠萬里來我大唐交流學(xué)習(xí)。 堂堂天朝上邦,焉能久居于人下?” “陛下圣明!” 原本還爭得面紅耳赤的戴胄和段綸立即躬身施禮道。 他倆一個落了實惠,一個省了腰包,這還不連忙表示一下。 而房玄齡等人卻是隱隱有種不安的感覺,陛下這態(tài)度,不對頭啊! 等散了朝,房玄齡一臉憂心忡忡地走在宮殿之外,正好路過的魏征卻是一臉的笑意。 “房仆射為何憂愁?”魏征打趣道。 房玄齡一聞其言,當即說道:“你這老家伙,難道沒看出來,陛下這是借用工匠之事挑起大唐和大明的爭鋒,只要開了這個頭,未來難料啊……” “好事兒。”魏征卻是一臉無所謂地說道。 “好事兒?”房玄齡有些迷糊,“此話怎講?” 魏征笑道:“立國多年,仆射不覺得如今的朝堂缺了一些東西么?” 房玄齡琢磨了一下,當即就明白了魏征的意思,卻還是有些憂心忡忡:“可這種爭鋒開始容易,結(jié)束難啊。 你我可都是經(jīng)歷過的……” 說到這里,魏征也沉默了,暫且來看的確是好事兒,可真要從長遠來說的話,世事難料啊。 “再看看吧,如今圣意已決,也非吾等能夠改變的,而且陛下是從內(nèi)帑撥款,我等也無力反駁,而且,內(nèi)帑錢多了也不好,還不如貼補那些工匠的好。 老夫之前去看過,那些工匠的日子,過得還不如普通百姓,都是一群可憐人啊。 至于大唐和大明的爭鋒,不是還有仆射和滿朝文武么,只要在大方向上拿捏住了,問題就不大。” (今天還有更新!)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