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只是后面杜如晦和李二走到了一起,隨著李二的異軍突起,杜如晦也就水漲船高。
反觀杜楚客卻是因為站錯隊反而泯然眾人矣。
要不是因為杜如晦,他可能真就徹底沉淪下去。
當然,不是說他對杜如晦有什么意見才選擇和杜荷分道揚鑣。
只能說大家族的每個選擇都是為了家族的傳承。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自古以來就是各大世家的常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三國諸葛家。
……
而在長安,隨著魏征下獄,朝堂上居然莫名的安靜了下來。
大家仿佛都有默契一般,沒人再提起魏征。
不是說大家忘了魏征這個人。
而是都有各自的原因。
至于李二,大家不提他就當忘了這回事兒。
不過最近長孫沖他們倒是每天都會去魏征府上坐一會兒。
雖然只是坐一會兒,但也是在向外傳遞一個信號。
有些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這么簡單。
至于說魏叔玉是真的散盡家財將家里的仆役遣散了。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走了,也有一些仆役拒絕了魏叔玉的好意留了下來,比如老管家,又比如后宅的幾個丫鬟。
忠仆在這個年代其實很正常,不過這里面有沒有人在賭,那就不好講了。
畢竟魏府要是能翻身,屆時他們在魏家的地位將截然不同。
只能說哪怕是仆役,也是有聰明人的。
這一天,朝會。
當一眾文武百官的問題都處理好后,李二卻是說道:“如今大唐國泰明安,但國雖大,忘戰必危。
遙想當年,天災人禍,我大唐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的悲劇時有發生。
朕每每思及至此,無不是扼腕嘆息。”
聽到這里,眾人其實都知道了,他們這位陛下已經有決定了。
當然,他們對此倒是沒多大意見,只要有足夠利益,他們嘴里的師出無名也就是一句屁話而已。
再說了,真要是能在他們這一代人解決這些問題,那也是名垂千古的事兒。
至于戰爭正義與否,重要嗎?
“陛下,此番南征,老臣愿做先鋒!”尉遲敬德當即就站了出來。
只要能打仗,他倒是很興奮。
而緊隨著他的還有侯君集、薛萬徹等一系列武將。
哪怕是李靖在這會兒也是請戰。
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自家陛下一旦南征,那長安就成了一個是非之地。
與其留在長安,還不如跟著李二去打仗,不說滅國之功。
只要能遠離長安這片是非之地,他們都愿意。
李二見狀,倒是滿意地點了點頭,當即笑道:“旬日之后,朕欲南征……為我大唐解決糧食之憂。
尉遲敬德、侯君集、薛萬徹……
長孫無忌、蕭瑀、房玄齡、溫彥博、馬周……隨軍出征。
蜀王監國、權萬紀輔之。”
李二一口氣將朝堂上的半數官員都點了個遍。
聽到這話,眾人都愣了一下,李二這么一搞,意味著朝堂成了李恪的一言堂。
當然,眾人也不擔心李恪有什么不軌之心。
開玩笑,大唐的核心都在李二身邊,就算李恪有什么想法,那也無濟于事。
李二隨時有能力顛覆這一切。
不過李恪還是很激動,因為他知道,這意味著他終于能大展拳腳了。
長孫無忌等人倒是沒什么意見,他們知道李二的意圖,但很顯然,大家根本無法改變什么。
再說了,這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么壞事兒。
不管誰最終笑到了最后,對他們來說真沒什么影響。
“臣等領命。”一時間,眾人紛紛躬身領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