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房玄齡氣喘吁吁的,李二問道:“何事讓愛卿這般急切?”
“陛下,今日長明商號……”
“你說這個?”一聽房玄齡這話,李二當即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兒,當下便將一本書拿了起來,說道,“剛好,我們正聊著,既然愛卿來了,那就一起來說道說道。
這于我大唐而言,究竟是好事兒還是壞事?”
房玄齡哪里不明白,陛下已經知曉了一切,聞言,當即便說道:“自然是好事兒,如此惠民的價格,當是我大唐文教昌盛的象征!”
他有些激動。
三文錢啊,比糧食還便宜,這樣的價格,不知能讓多少人手不釋卷,這是他們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作為昔日宰輔,這是他做夢都想看到的一副場面。
可李二卻搖了搖頭,道:“未必都是好事兒。
讀書人啊……最是難纏。
學問本身沒錯,但多少人用學問在踐踏良知?
若是品行不端亦或者心思不正,讀的書越多,于國朝而言,越是無益。”
聽李二這么說,眾人也是紛紛點頭。
這話沒毛病。
有些人,越是學問深,越是能禍國殃民。
“陛下,那我們要遏制此舉么?”長孫無忌立馬躬身問道。
對此,李二倒是搖了搖頭,道:“不用,真要這么做了,反倒成了朝廷的不是了,到時候,百姓的怨言倒是都撒到朝廷身上了。
而且,說起來,這對我大唐而言,也并非一點兒好處都沒,只是,我們該如何規避其中不好的一面?”
李二并不在意這里面存在的問題,問題這個東西,發現了,加以修正也就是了,能有什么了不起的?
“回陛下,要想導人向善,唯有教化和引導。”房玄齡當即躬身道,“在這方面,老臣覺得大明的大明國學便有可借鑒之處。”
其實這個想法他早就有了,但以往時機不成熟。
可如今,時機恰到好處。
“可如今各地也有府學、縣學。”長孫無忌說道。
房玄齡卻是搖了搖頭,道:“單單是府學和縣學,顯然是不夠的,而且,這也不是普通百姓能承擔得起的,哪怕如今書籍如此惠民,單單就是那筆束脩,也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今日,老夫在長明商號,聽商號的伙計說了這么一句話。”
眾人聞言,皆看向了房玄齡,他們也想聽聽,是什么話?
房玄齡倒是沒賣關子,繼續道:“那伙計說,他家殿下還說了,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該是牟利的工具。
只有這天下人,人人都知理、明理,這天下才會長久的太平。
陛下之前所言雖然是實情,但正如陛下昔日曾言,何以以尚未發生之事,來給未來定罪?
以往這種事兒發生過,今后必然也會發生,但這和振興文教有什么關系?
為什么就不能說,正是因為文教大興,也許一個原本不知禮儀的販夫走卒,也能彬彬有禮?
也許原本因為不知理而被人蠱惑的賊寇,因為知理而造福一方?”
長孫無忌看了看上首的李二,見其沒有言語,當即便搖了搖頭,說道:“此言差矣,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為什么這句話就不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房玄齡笑道,“圣人之言,其實全在我們如何去理解,齊國公覺得呢?”房玄齡笑道。
長孫無忌有些無奈,和文人辯駁就是這點兒不好,得糾纏半天。
正在他思緒著如何辯駁之時,李二卻是開口問道:“那依房愛卿所言,當如何?”
“廣開學堂,教化百姓。”房玄齡躬身行禮道,“與其讓他們如無頭蒼蠅在浩瀚的書籍中亂撞,不如由朝堂來引導他們。
說起來,教化百姓,本就是吾輩的責任。”
“太多了……”長孫無忌卻是搖頭道,“就以長明商號發賣的書籍而言,真要如此,我們教化不過來的。”
開什么玩笑,他去打聽了一下,就高州而言,單單啟蒙的書籍,單冊的存量就不下于十萬冊!
這龐大的體量,根本就不是如今的朝廷能做到的。
“齊國公誤會了。”房玄齡說道,“教化也是有針對性的,成年人自是不在這個范疇之內,我們該教化的,是那些孩子,他們才是大唐的未來和希望。
至于成年人,其實已經無需教化,他們已經有了對這個世道的淺薄認識,我們也很難再改變他們。
只要抓住對孩童的教化,幾代人下來,文教必超歷代!”
“如此甚好。”李二顯然動心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