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顧勝文此時才明白,為什么美軍駕駛員要拼死離開,原來他剛剛著陸,就發現這群人不是自己人,但那時候已經晚了。 顧勝文一臉懊喪地垂下了頭,他已經知道自己落到了誰的手里,沒有想到從臺島來到韓國這個天涯海角,仍然逃不過共黨和志愿軍的掌握。 李錚和李長海、鄭玄樞、柳承忠、周大能等人馬上緊急開了一個會,半個小時后,他和李長海以及小分隊成員,加上何如松和兩名被俘的蘇聯飛行員馬普洛夫和普林斯基,還有一個被五花大綁、嘴里塞上毛巾的顧勝文,一起登上了這架發動機還在溫熱中的直升機。 蘇聯飛行員馬普洛夫駕駛過直升機,他自然就成了這架飛機的駕駛員。普林斯基雖然沒有開過,但作為一名戰斗機駕駛員,他也是最合適的副駕。 李錚和李長海登機前和鄭玄樞、柳承忠、周大能、尹恩雄等人緊緊擁抱,其他的游擊隊員和已經重新成為戰士的戰俘們都熱淚盈眶地向他們揮手告別,一直到直升機飛遠,他們都還在揮舞著雙手。 一身美軍軍官服的李錚,也將帽子摘下一直向下揮舞著,直到已經看不見了戰俘營,他才將帽子戴上,目光看向前方。但他的心還沒有離開,他還在為那些留下的同志們擔憂著,因為條件限制,他無法帶他們一起離開險境。 按照昨天下午四點和剛才起飛前的緊急會議商議,龍新里游擊隊和戰俘營已經解放的同志們,將分成兩路人馬。一路由志愿軍副連長周大能帶領,約200余人,乘坐“長鯨號”和那艘漁行的大船,沿海路回航到仁川附近登岸,然后曉伏夜行地穿過敵人的陣地,向三八線北面的中朝聯軍陣地回歸。 因為路途艱險,加上海路顛簸,約有100多名戰士因身體健康的原因選擇了留下,他們將加入龍新里游擊隊,由鄭玄樞和柳承忠帶領,就在龍新里群島堅持開展游擊戰。 兩路人馬都充滿了信心,因為李錚提前安排得很好,海路準備也比較充分,加上奪取戰俘營得到的大量物資和槍支彈藥,兩路人馬都已經武裝到位,并且糧秣充足。周大能帶領的這一路,今晚就準備啟航。 登機前李錚讓李祖文打開了電臺,與志司參謀部取得了直接聯系,通過電報,他報告了此行的簡要經過和結果,并說明即將乘坐這架美軍h―19契卡索直升機穿越敵占區上空,直接抵達檜倉志司駐地著陸,請求前線部隊和沿線防空部隊注意放行,并為此約定了請求放行的標志。 同時,李錚也向志司參謀部報告了周大能帶領的兩百余名中朝聯軍戰士今晚開始渡海回歸的計劃,請求前線部隊在一周后給予軍事上的接應,得到了李達參謀長的馬上回復和答應。 李錚還給鄭玄樞和柳承忠提了一個思路,建議他們這幾天繼續守在戰俘營,盡可能通過利用好韓軍少校曾紹林和訓導組,多欺騙敵人一段時間,多爭取一些物資和槍支彈藥,并乘機廣泛發動龍新里群島的島民,建立根據地,做好長期游擊戰的準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