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底百夫長狗子低聲下氣的拉人,和其他百夫長板著臉拉人,兩者的區別有多大,而又會產生怎樣的實際效果呢?不妨可以極限假設一下。 極限情況是——黃巾降卒今日剛加入義軍隊伍,然后第二天就遇到戰事,戰兵營需要立刻上陣。 因為是新加入,黃巾降兵和隊伍還未磨合,并且降兵還缺乏集體感。 那么,因為狗子招兵的時候,態度很好,黃巾降兵愿意到其手下聽命,雖還未開始相處,但百夫長狗子和黃巾降兵關系較為融恰。 將有五德,智,信,仁,勇,言,狗子所行之事,將之仁也。 因狗子能服眾,縱然沒有磨合,縱然今日招募降兵,明日就是大戰,但到了戰場上,若狗子危難,黃巾降兵會因為覺得狗子人不錯,會主動扶他一把,因為主動扶了一把,狗子能活下來。 而其他各百夫長,一夜擴軍,半數人都是黃巾降兵,其他百夫長招兵時板著臉,被其招募的黃巾降兵,與之并無交情,哪里會伸手扶一下? 因為沒有扶,所以,其他百夫長于是就掛了。 人和人的差別,就在這種細微的地方體現出來的。 若當真今日擴軍,明日就遇強敵,毫無疑問,狗子那一部步卒是最能戰的人。 士可為知己者死,如此而已。 “此可為永例也。”李孟羲目光炯炯,小聲嘀咕了一句。 一旁,關羽聞言笑問,“何事可為永例?” 于是,李孟羲就跟關羽商量了一下,降兵從招兵到入營這一段,或許有操作空間。 首先,是招兵。 是主將親自招兵,還是下面的百夫長,還是再下面的什長伍長,到底誰下場招兵為好? 主將下場是不合適的,一軍主將要忙的事太多了,一個一個挑選兵員,耗時太長。 所以,應該是下面百夫長,最好還是各個什長伍長自己挑。 誰挑中了人,就領到自己那一什去,這不就多了一點交情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