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福儒里-《重返1977》
第(1/3)頁
福儒里的格局是一個個小院沿路并排而列,胡同近四百米長,和西邊幾乎平行的自新路在北邊的胡同盡頭匯聚為一點,從高處往下看,正如同一個長長的“A”字。如果左邊的一豎是自新路,那右邊的一豎就是福儒里。而“A”字的那道橫線上方的三角形的位置,恰恰就是洪衍武的家。
洪衍武整個青少年時代每一天都要走在這條路上。上學、下學、追逐、躲藏、打架、買東西,在這條路上無數次的往返,讓他對這條路熟悉得即使閉著眼也能找到家門。
胡同里還是如記憶中一樣,既破舊又冷清。一路走來,從身旁而過的墻壁十分的斑駁,有的抹灰墻面已經脫落,顯露出覆蓋下的青磚,有的墻頭和門洞的屋瓦上面還附著已經干黃的枯草。木頭電線桿子全都近墻而立,清清爽爽的幾根電線上,只有幾只麻雀在飛上飛下地找食。除此之外,一個路人也沒有,洪衍武的耳邊,只有自己的腳踩在路上擦擦的碎步聲。
這不新鮮。這個時節比較涼,人還不那么愿意出來。而且上班上學的時間里,平房院兒里大多也只有老人和學齡前兒童,一條胡同從這頭走到那頭一人沒有很正常。洪衍武過去逃學時,在胡同里就幾乎沒怎么被熟人看見過。哪兒像以后,京城到處全都是人,出門就鬧心,想找個安靜點兒的地方都難。
當然,胡同也會有熱鬧的時候,不過分時分晌。比如清晨,晨練的、溜鳥的、買早點的、上班的,會有好一陣喧囂。到了中午,磨刀的補鍋的響器會招得午休的人們甩出點怨氣。晚半晌兒時候,下班兒的、放學的、買菜的,胡同里又會熱鬧一陣兒,剩下也就是孩子們的追逐嬉戲聲兒,和各家院兒里流出來的一陣陣蒸餑餑的香氣兒了。
果然,沒走幾步,地上的幾只麻雀就被轟然響起的童謠驚上了天,撲棱棱飛落在房頂上、電線上。緊接著,洪衍武就看見前方一個院門里,有兩個膝蓋上打著補丁,臉臟得跟花貍虎(土語,指青蛙)似的男孩子,一前一后沖了出來。
這倆小淘氣都差不離七八歲,撒著歡兒跑進胡同里追逐嬉戲。他們一邊跑還一邊搶著喊,“你是我的兵,跟我走,不是我的兵,夾屁嘣,嘣到南京喂老鷹,老鷹沒吃了,送到粑粑坑,你打我我不怕,我到京城找老大,老大有個機關槍,照你屁股開三槍,你打我我不怕,我到京城找老二,老二有個雞爪子,專門扒你肥褲子,嗖嗖以嗖嗖,你錢進我兜……”
在胡同的更深處,洪衍武遠遠望見,有幾個十幾歲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剛走出院門。她們穿的衣褲有的寬大,有的短小,都不怎么合身。恐怕是因為生活拮據,不得不穿兄弟姐妹傳下來的衣服,又或是生長發育過快,衣物尚不及更新。
可即便不合身的衣服會帶來很大不便,卻仍阻止不了這些小姑娘們全情投入到跳皮筋的樂趣中。她們在家門口的電線桿上纏好皮筋后,就開始在兩條三四米長的皮筋之間跳躍翻飛。一邊蹦著跳著,還一邊嘰嘰喳喳念著口訣,快樂得像是幾只小麻雀。
“小皮球,香蕉梨,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洪衍武越走近口訣聽得越清晰,一種叫溫馨的情緒突然冒了出來。而此刻的福儒里也似乎成了一條濃縮了三十年的時間長廊,讓他把腳步放慢了。
繞得開的是歲月,繞不開的是童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和|
西昌市|
辉县市|
清水县|
黄浦区|
舒兰市|
新巴尔虎左旗|
玉树县|
南宁市|
上饶市|
河池市|
博乐市|
陆丰市|
双桥区|
张家港市|
林口县|
张家界市|
历史|
宁都县|
肥城市|
景德镇市|
巢湖市|
固镇县|
长岭县|
外汇|
岚皋县|
文登市|
专栏|
榆社县|
嵩明县|
南川市|
襄垣县|
万宁市|
宜春市|
敦煌市|
凌海市|
四平市|
资源县|
双柏县|
饶河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