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元吉帝哈哈大笑。 只是在幾人在閣樓五樓開心的時候,庭院中的氣氛似乎發(fā)生了變化。 諸多士子噤若寒蟬,一言不發(fā),只因現(xiàn)在有資格說話的,都是三品以上大員。 “北地?zé)o雪,糧食本就稀有,如今百姓為謀生路,最北的寧古之地,已出現(xiàn)百姓南遷,如此下去,流民即將四起,請陛下明察。” 一個身穿紫紅色三品大員衣袍的官員,站在座位上,向閣樓中的人大聲說道。 在此人開口后,所有還在埋頭寫詩的士子悚然一驚,皇帝今日竟也來了? 元吉帝看向一旁的王秉,王秉在窗口瞧了一眼,“陛下,又是奇儒那幫子人。” 元吉帝聽完,面光陰沉,一言不發(fā),但卻死死的盯著窗口。 身為皇帝,他想的要多得多。 儒家的修行體系有些復(fù)雜,讀書、做事、名望、官位、乃至作出文章這種,都是可以增長修為或者提升修煉速度的。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名望,其實是最好得到的。 儒門正奇兩道,正道講究正五德,以德養(yǎng)名,是其根本。 而又有奇道者,以名養(yǎng)德,名望愈高,修為進境更快。 這便是所謂的以死勸諫的諍臣,奇儒修行更快,除了諍臣之外,還有別的,只是在此不必多說。 元吉帝明白這些人的目的了。 北地?zé)o雪,他又豈能不知,但怎么也沒想到。 這群人會在今日,當著天下士子的面,讓他難堪。 以他這個皇帝的威嚴,成就底下這幫所謂諍臣之名。 果然,在第一人說完后。 很快便有了第二個。 “天地自有仁德之心,然天不降雪,是為人禍,陛下沉迷俗戲而忘國,北地?zé)o雪,此乃天罰!” 元吉帝目光露出陰冷,他似乎…很久沒殺人了。 “天運相連,大晉國祚綿延,然京都失德,天自罰于北地。” 接二連三的人起身,用各種不同的論據(jù),將北地?zé)o雪的罪責(zé),歸咎到元吉帝身上,元吉帝的面孔越來越陰沉。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不定時加更(取決于存稿數(shù)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