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也就相當于,在租期之內,實驗室就完全歸屬于他自己了。 李巖跟他們簽訂的是半年租期。 他估計,在老撾那邊蓋個實驗室,加上簡單的基礎設施,半年時間怎么也夠了。 研究所跟別墅一定下來。 他在魔都的事情,終于算是全部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等付尾款,接手實驗室后,招一些生物基因方面的研究員幫忙。 不過這都是后話。 李巖現在還沒來得及查看渡渡鳥的細胞以及DNA信息,如果信息很難破解,恐怕還得招一些高端人才。 這方面的路子,就只能從母校的王老師那邊想辦法了,急也急不來。 再回到家,已經是下午。 也許是見識到了別墅的豪華,再一看自己的出租屋,簡直就跟“狗窩”一樣。 怪不得許多人說“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 當然,這也跟李巖不怎么愛收拾有關系。 由于一上午都在忙著看房子,他也沒來得及吃飯。 訂了外賣后,在客廳一邊等,一邊用平板瀏覽著交大網絡圖書館,查閱著有關滅絕生物復活的資料,尤其是渡渡鳥。 事實上,人類對于滅絕生物的復活試驗,一直都在嘗試。 目前,最有可能被復活的生物,大多都是近古生物,比如猛犸象、渡渡鳥、大地懶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克隆復活技術。 具體操作方法,就是從滅絕生物的化石中,提取完整的DNA信息,然后替換到相近的生物生殖細胞內,讓其從母胎發育復活。 比如于1983年滅絕的南方胃育蛙,科學家便是把它的基因復制到了近親——青蛙的去核卵細胞中,成功培育出了胚胎,但目前這些胚胎并沒有變成蝌蚪。 再比如于1936年滅絕的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長滿老虎皮毛的狼形生物,袋獾的近親,也叫做袋狼,是因為它的腹部長有跟袋鼠一樣的育兒袋。 澳大利亞科學家曾經把它的DNA注入到老鼠的胚胎內,但最后因為資金問題,試驗被迫中止失敗。 而現存最接近渡渡鳥血緣的近親,則是尼柯巴鳩,兩者同屬于鴿形目。 載體已經有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