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得不承認,玩實驗太費錢了! 好在,有伯克里這層關系,代理公司給了不少折扣,李巖也很干脆,直接下了全款。 等到這些設備全部運到張江研究所,已經是下午了。 他在科技園內隨便對付了口飯,便急忙回到實驗室,拿出標本,用離心機分離,放在電泳下觀察。 別說。 起源世界的煉金術科技,真的領先地球科學太遠了! 在中級煉金術的加持下,原本需要生物學博士才能理解的細胞分子標建圖譜,他竟然很容易就理解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個985院校的本科學歷,而且還是一個與遺傳學不太搭邊的生物分子專業。 可也正因為理解。 李巖才知道,對于普通研究員來說,想要找到渡渡鳥全部的DNA信息進行刻錄,的確太難了,因為資料太少,沒有可借鑒的方法。 但他也不可能讓實驗員直接研究渡渡鳥的完整細胞,那樣就會暴露標本來源。 想了想。 他決定,先用煉金術對細胞核進行破壞,弄一些細胞殘存標本,然后再招一批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員,對所有的鴿形生物的DNA進行刻錄。 另一邊。 他自己負責錄取渡渡鳥的DNA信息,再從研究員的鴿類DNA資料庫中,找到與渡渡鳥相近的DNA片段,正向推理計算,就能“假裝拼湊”出渡渡鳥的DNA了。 這樣一來。 實驗室的研究員好交代,到時候面向世界公布學術報告的時候,也好交代。 就這么辦! 打定主意后,李巖立刻開始用煉金術加設備,對細胞核進行破壞。 值得一提的是。 他現在的煉金術,在解讀方面,已經游刃有余,可在“再合成”方面,還是很差。 舉個例子。 李巖可以很容易解讀鋼鐵的分子結構,甚至滲透到原子核,而且也可以很容易地把鋼鐵分解成兩塊。 但當他使用“再合成”的時候,就異常困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