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零三章 民情-《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聽到將軍的問話,在座的官員們。

    有意見,又沒有太多的意見。

    遼東的大戶,托蠻族的福,絕大多數都煙消云散了。

    現在的遼左,就是一片白紙。

    不是唐清安冷血,視大戶為敵人,見死不救,而是他救回來養不起啊。

    封建農業的社會,經濟本質上,還是以物易物的生態環境,田畝是唯一支柱型的生產資料。

    其余任何行業,都不過是錦上添花。

    而田畝又是最呆板的。

    玩不出花樣來。

    十分就是十分,多一分都變不出來。

    大周不足百分之一的大戶占了一半,甚至大半。

    百分之九十九多的百姓,就只能占剩下的一半了。

    什么良策,都挽救不了局勢。

    而張居正的清田,多出來的兩億八千萬畝新田,才叫做治到了根子上。

    還有一個海瑞。

    他也看到了這點。

    靠著頭鐵,不要命的在南方,逼著大戶退掉侵占的民田,甚至他的恩人,不顧非議,連已經退休的閣老也沒有放過。

    可惜他資歷不足,在大戶們的辱罵聲中,落寞的下臺。

    大明中晚期,有這些名臣不計身后事拼命的為大明續命,大周可沒有這等偉人。

    只有兩個活寶圣人。

    一個不顧朝局安危,一個和蠻族私通貿易。

    因此,唐清安有底氣向民眾分田。

    又正如鄭永廉所言

    隨著各地百姓達到一百七十萬人,官府在物資分配一事上,已經弊端叢生。

    見將軍偏向于鄭永廉,且眾人也拿不出辦法來解決,目前官府在分配一事上的困頓。

    除非增加衙門數倍的人手,可這一點又會導致官府人員臃腫,開支翻了數番等。

    所以最終,同意了鄭永廉的分田之事。

    為官府屯田服役七年以上者,每戶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一下者男丁,分田兩畝,其余老弱婦孺分田一畝。

    對照現在的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各地人口,平均一戶能分田十一畝。

    漁場,匠戶,軍士,同樣按照服役年限,七年后分田。

    且七年后,匠戶同樣出一丁,為官府服役一個月,額外服役的月份,發放工錢。

    至于漁場,則不會放開。

    服役七年后,可以領取月錢,家中不用服役,也可以選擇退出漁場,歸家務農。

    不過相信不會選擇第二條,大概會留一丁,仍然在漁場做事領錢。

    為什么不放開漁場。

    眾官員疑惑的看向將軍。

    田畝都放開了,漁場為何不放開,同樣可以從漁戶上收稅。

    “漁場不同于田畝,每條船只需三五人,一年的漁獲,抵得上數百畝田收獲。

    且渤海黃海遼東灣風小,不像田畝受天時影響之深。

    雖各處島嶼的漁場,破殺,抹鹽,晾曬,風干,收撿,冰窖,倉庫等,也需要不少人。

    但是這是咱們最大的憑仗,不管未來遇到什么一時的挫折,都能高枕無憂。

    且漁場更為容易管理,并沒有不可控的弊端,因此我的想法是,二十年之內,遵守朝廷的海禁不變。”

    眾人了然。

    還有更深的意思,唐清安無法對人言。

    如果歷史的慣性。

    大周國內未來民不聊生,他如果又能光復遼東,那么遼東的田畝不光可以養活遼民,還能供給軍需。

    而漁場的收獲,就可以用來接濟國內之民。

    渤海,黃海,遼東灣,因為有朝鮮半島作為屏障,擋住了大洋上的迅風。

    因此這幾處海域,可以說是大周萬里海域中,風浪最小的海域。

    其余地方就是想要學他,只有山東才有此利,其余各地都學不了,因為風浪甚大,加上風暴不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马关县| 津市市| 长阳| 台南市| 白河县| 大悟县| 宁德市| 五家渠市| 永昌县| 绵竹市| 广丰县| 昌黎县| 吐鲁番市| 开平市| 溆浦县| 永安市| 铜山县| 临潭县| 托克托县| 山阴县| 株洲县| 申扎县| 曲水县| 象山县| 黑山县| 东方市| 关岭| 武宣县| 陆良县| 拉孜县| 玛纳斯县| 红桥区| 图们市| 保靖县| 武汉市| 甘孜| 韶山市| 上饶县| 顺义区|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