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英國人在廣州吃了敗仗,殖民的野心受到了重創,但是生意還是要做的。
去年接到海外司衙門的采購訂單,不敢出絲毫的差錯。
大周京城工匠研發出了自生火銃,對內地極為關注的金州,收到消息后隨即學習了此技術。
擺放在唐清安面前的,有從關內走私的十幾桿自生火銃,以及從葡萄牙人手里購買的短銃。
工科官員蔡文,帶著幾名下屬,向將軍仔細的介紹。
唐清安聽得仔細。
對于火器的發展歷史,他可以自信的說比在場任何人都要清醒,但是知道不代表能做出來。
古代技術對材料也有高要求,鐵就分了很多種。
例如鳥銃對鋼鐵性質的要求,不是外行能明白的,而是需要工匠大量的研究和摸索。
“國內自生火銃的工藝很完善,但是材料不合格,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燧石質量不行。”
蔡文拿起一桿國內造的自生火銃,指著夾片里的燧石。
“此燧石由民間制作成打火石可以滿足需求,但是達不到軍用的要求,啞火率太高?!?
火器最重要的是什么?
火力。
最主要的優勢之一,是密集性射擊,短時間內給予最大的輸出,造成大量的傷害。
如果大規模量產自生火銃,雖然方便士兵們射擊,但是因為啞火率過高,以至于威力還不如當下的火繩槍。
火繩槍點火效率不如自稱火銃,但是啞火率低,比自生火銃更為可靠。
可靠的武器,對于前線的士兵極為重要。
“火器司自造了五十桿,由軍司下發給第三軍鎮嘗試,最后節制使朱秀不支持軍中裝備自生火銃,除非解決啞火問題?!?
國內的燧石,含鎂度太低。
這是產地的問題,不是技術能解決的,也是為何歷史上大明研制出了自生火銃,卻沒有推廣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來從國外采購,西方商人賣的也是劣質的燧石,讓明末的燧發槍技術進入了困頓。
等大清時停止了研究,到了中期時,不但民間禁絕了火器,連軍中也禁止。
文明的倒退。
到鴉片戰爭時,面對英軍的槍炮,北方作戰的士兵們認為是巫術,陣前用狗血和婦女的月經帶破陣。
南方廣東把紅夷大炮改名的紅衣大炮,幾百年下來,銹跡斑斑的老古董拉了出來。
“我年幼在薛家做學徒的時候,聽說湖廣長沙府一帶有出火率極好的火石,可以讓軍司派人多打聽一番。”
現在的湖北和湖南沒有分家,他隱約記得,一九年的時候,湖南考古出了一批優質的燧石。
因為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國內沒有詳細的報道,唐清安不清楚到底有沒有優質燧石礦。
不過最好是有,不然從國外采購燧石,不但容易被人卡,還需要浪費大量的錢財。
從英國人手里采購燧石可不便宜。
眾人聽到將軍自曝幼年出身低微,沒有人敢插話。
并不是光彩的事情,將軍不在意,眾人可不敢亂答應,誰曉得會不會引起將軍內心的不滿。
“英國人賣給我們的燧石成色如何?”
“比起國內的燧石,英國人賣的燧石要高了數等,采用英國人賣的燧石,自生火銃的啞火率竟然降了九成還多?!?
如果說原來的一百桿自生火銃,啞火高達三四十桿,現在頂多也就三四桿。
運氣不錯的時候,還有可能全發。
百姓用打火石生火,一次不燃兩次,兩次不燃三次,三次不燃四次,但是軍隊不行。
換源app】
唐清安點點頭。
金江鎮有海外司,對海外極為了解,英國人不敢濫竽充數,以次貨當做好貨賣給金江鎮。
只是想到購買燧石的銀子,唐清安仍覺得肉疼。
拿起一桿金州制造的自生火銃,銃口的凹槽還卡了一把銃刀,除了還是前膛槍,需要用藥包從銃口倒入,其余的方面,唐清安都很滿意。
試著端起來瞄準,隨后又放下。
“我們的自生火銃,彈片比國內的自生火銃要小很多,更顯精良,是何原因?”
唐清安問的很詳細。
自生火銃解決了技術的問題,肯定是比火繩槍要先進,將來會裝備軍中。
雖然當下產量不足,但是打造一支數千精銳火器部隊,是未來兩年重中之重。
“彈片的用料不同?!?
蔡文解釋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