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的父親名叫李栓柱,乃是大明衛所的一位普通的士卒,在去年圍剿義軍的戰爭中,死在了義軍的箭下。 但是那狗日的大明朝廷,卻沒有撥付一兩撫恤金下來。 其實按照大明軍制,撫恤制度還是比較完善的,但是當他去衛所討要之時,卻被衛所的老爺百般推脫,說什么朝廷沒錢,要體諒朝廷。 最后,還是他父親的袍澤湊了點錢,買了卷草席,將他的父親草草安葬。 他當然不會知道,其實他父親的撫恤金朝廷是撥付了的,但是按照大明的慣例,那些銀子還沒有出戶部的大門就被那些正人君子漂沒了三成。 待到撥到了地方的時候,干脆被千戶老爺和延安知府二一添作五給瓜分了。 畢竟大明朝收不上稅收,財政這么困難,那些老爺的官俸都足足幾個月沒有發放了。老爺們識大體,不會像那些亂軍一樣鬧餉。 但是老爺們新納的小妾就沒有那么高的思想覺悟了,翠紅樓的胭脂、金縷閣的衣服,都想要買買買!老爺們的荷包有些吃不消,怎么辦?只能苦一苦下面的大頭兵了。 卻見李小旗繼續說道:“況且剛才那人給了足足二兩銀子,這是多少弟兄家的活命錢。咱都半年沒發軍餉了,只要當作什么都不知道就能掙這么多的銀子,何樂而不為呢?” 小軍士再次沉默了,他們這些人已經很久都沒有發過軍餉了,甚至有些軍戶的婆娘已經進了半掩門。 好不容易輪到了看城門的美差,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年景好的時候,還有不少附近的老百姓挑著擔子來府城買菜,再加上那些小貨郎,他們這些人總是能榨出一些銅板的。 但是現在延安連年饑荒,別說是買菜的農民,就算是一些小貨郎都絕了跡。 現在的商隊雖然還有不少,但是哪家沒有背景?豈是他們這些大頭兵能夠惹得起的? 所以足足幾日以來,他們二人都顆粒無收。這可把他們急壞了,他們可是答應了其他幾位袍澤,要給他們湊上救命的銀子。 好在剛剛來了兩個大方的主,甭管是什么來歷,至少足足給了他們二兩銀子,至少能夠讓他們這些苦命的軍士又能多挨過十天半月了。 另一邊,李登科穿過延安府,來到了一戶高門大院之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