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史彥超為官家欽點主事官,除能整肅篩選禁軍,剔除老弱外,也要負責禁軍實力的調整。 官家希望殿前司能強大起來,與侍衛司相互制衡,所以一些變動調度都是準許史彥超自行決定的,只要調度不超過都指揮使往上的高級將領。 再往上的調整,就要官家點頭了。 很多時候事就是如此,天下沒有清清白白之事,只看人一張嘴怎么說,模棱兩可的界限很多,聰明人就會在其中做文章。 利用這些,史從云用老爹的關系,將自己三百多親兵弄到身邊,還給王仲、邵季都弄了個內殿直第一營和第二營指揮的職位,董遵誨則是內殿直都頭。 之后兩天,史從云借這個人心惶惶的時機,仗著老爹余威,將三百多名老部隊的親兵安插到各都各營中去。 至此,內殿直成為被他徹底掌控的一支軍隊。 ...... 禁軍整肅從高到低,從內到外,所以作為巡視皇城,天子親軍的內殿直最先下手,之后還在繼續。 歷經一個多月,到十月中旬,禁軍內部整肅基本完畢,史彥超奔走大梁城內外,各軍營地之間,幾乎忙得腳不沾地,只有晚上才會回家。 一個月下來,禁軍各軍加起來總共剔除六千多老弱士兵。 這些人中大多數被安排到后勤位置上去,比如各軍廝養卒和輔兵。也有實在不堪的直接發點安家錢然后趕走。 兩司之間的士兵也進行一些平衡。 兵多將廣的侍衛司調一部分老兵強將到殿前司。之后史彥超還主理招攬天下勇猛之士,補充到殿前司諸軍,讓原本人少的殿前司做到基本與侍衛司相當。 ...... 內殿直作為扈從天子的一軍,也是天家門面,樞密院相公要求必須增到滿編。 于是從其他軍又調一些人來。十月十八那天,史從云去校場認人,過來的的大約四百號人,個個孔武有力,人高馬大。 領人過來的叫羅彥環,是個三十出頭,一米八左右的魁梧漢子,原是被貶的鄧州教練使,聽說是他的朋友還是上司和仙君郭威有過節而被外放貶職。 聽說官家重新啟用將領人才,招募天下勇猛之士,于是他又來大梁,被史彥超看重,就讓他來內殿直補充了。 羅彥環表現得很積極,性子也直,史從云也覺得這人不錯,就讓他跟在王仲手下做個都頭。 史從云將新人打散,讓王仲,邵季,董遵誨帶這些人。 因為他們新來,如一張白紙,最沒根基關系,最容易成為心腹。 如今的內殿直已讓史從云十分滿意。 他聽說年后要打戰,官家想打后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他會不會上戰場,所以史從云一刻不曾放松。 關于后蜀,他只聽說過花蕊夫人艷名,只聽說過“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侮辱性極強的詩句,再多的便沒印象了。 ...... 那些還有幾個月,史從云當下想著將能利用的資源用到極致。 史彥超出理整肅禁軍,讓史從云第一次有了參與大周國家重大事物決策的機會! 以往這類大事,特別是兩軍司高層人事變化的大事,他連插嘴的機會都沒有,或者別說插嘴,聽聽的機會都沒有。 如今老爹來主理,他近水樓臺,就有機會可以諫點“讒言”了。 說到讒言,史從云立馬就來精神了! 作為老師,巧舌如簧是基本技能功,這是個兩用神技。 之后每天晚上老爹一回來,他就逮住機會和老爹說話,以這種方式來影響國家重大決策。 要說講道理,老爹那腦子十個也說不過他。 史從云第一件干的事就是和老爹建議,讓殿前司鐵騎軍右廂都指揮使高懷德和龍捷軍右廂都指揮使趙弘殷互換一下。 他和史彥超說的理由是兩人都是騎兵將領,龍捷和鐵騎都是精銳騎兵部隊,高懷德和老爹關系太好,應該避嫌,不能全在殿前司。 老爹聽了覺得有理,沒有立即做出決定,第二天晚上回來就準許了。 其實史從云根本目的是讓侍衛司和殿前司都有“自己人”,以高懷德和老爹的交情,他在侍衛司,只要侍衛司有風吹草動都可以打聽,這招是和前世的趙匡胤學的。 老趙篡位前,侍衛司、殿前司兩大軍司都是他的兄弟朋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