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等到朱棣的身影消失不見,蘇澤才回過神來,連忙向著太子請罪。 “殿下恕罪,臣失禮了!” 先前他只顧著朱棣了,全然忘記了太子還在,這倒是有些失禮了。 還好朱高熾并沒有在意,只是擺了擺手說道:“不礙事,既然你與瞻基是好友,私下里倒也不用如此多禮。” 換成一些心眼小的儲君恐怕會因此記恨蘇澤的失禮之舉,可朱高熾本就是一個老好人,再加上琢磨不透朱棣對蘇澤的態(tài)度,自然語氣溫和了不少。 先前朱棣對蘇澤的親昵之舉,朱高熾在一旁可是看的膽顫心驚。 這姿態(tài)可不像是皇帝對臣子的姿態(tài),反而更像是把蘇澤當(dāng)成是小輩了。 雖說朱高熾也知道這其中是因為朱瞻基的關(guān)系,可他也愿意和朱棣一樣對蘇澤多幾分寬容。 蘇澤哪敢把這話當(dāng)真,連忙說道:“臣不敢!” 他在朱棣和朱瞻基面前還敢吊兒郎當(dāng),在太子面前可不敢如此隨意。 朱棣雖然是皇帝,雖說他一直在朱棣面前保持著一副謹(jǐn)小慎微的姿態(tài),可心底其實不那么害怕。 實在是先入為主的印象作祟,即使現(xiàn)在知道了朱棣是當(dāng)今陛下。 蘇澤還是無法將那個在清風(fēng)縣和他討價還價的老爺爺,和歷史上的永樂大帝聯(lián)系在一起。 一開始有些怕怕的,可后來他和朱棣聯(lián)手坑了一次文武百官之后倒是沒那么怕了。 簡單來說就是人設(shè)崩了。 至于朱瞻基那就更不用說了,三年的時間相處下來兩人早就成了無話不說的至交好友,相處起來自然很是融洽。 但他和朱高熾可不熟,就算這位儲君不得朱棣寵愛,可人家畢竟是儲君,他現(xiàn)在還掛職在東宮呢。 蘇澤說話的時候也在打量眼前的朱高熾,打量這位歷史上以仁義著稱的仁宗皇帝。 和記載中一樣,朱高熾身體很胖,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忽略掉他的身份,乍一看就像是一個笑瞇瞇的胖叔叔。 蘇澤可不敢輕視了眼前這位胖叔叔,要知道歷史上朱高熾在位時間不長,可還是有幾分手段的。 還是燕王世子的時候便率領(lǐng)萬人軍隊抵御李景隆五十萬人的圍攻,保下了北平城。 先不管李景隆是不是在打假賽,起碼這場戰(zhàn)役聽起來就夠唬人的。 漢王趙王蹦跶了那么多年,還是沒能把這位從太子之位給弄下來,說明這位并不是像看起來這么簡單的。 可能后世人對朱高熾最深的印象便是立儲爭端,可也不能因此忽視了朱高熾的才能。 朱高熾儲君之位不穩(wěn)不代表他無能,而是很多方面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身體有疾。 事實上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僅有九個多月,可他在位的時候事情可沒少干。 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fā)展生產(chǎn),與民休息。 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 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guī)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chǔ)。 蘇澤雖然不認(rèn)同朱高熾的一些理念,可不得不承認(rèn)朱高熾對得起仁宗這個謚號。 他雖然沒有朱棣的武功,可文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成祖朱棣數(shù)次北征,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jiān)國,朝無廢事。 可以說,朱棣能數(shù)次北征還得多虧了朱高熾在國內(nèi)運籌帷幄,不然大明早就被戰(zhàn)爭給拖垮了。 什么永樂大帝,不過是朱高熾的征北大將軍罷了,雖是一句戲言,可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站在大明百姓和文官的角度來看,朱高熾是當(dāng)之無愧的明君。 蘇澤卻隱隱覺得日后兩人之間必定會產(chǎn)生分歧,說到底還是理念不同,朱高熾和那群儒家讀書人走的太近了。 而蘇澤又注定和那些人不死不休,兩人勢必會因此產(chǎn)生分歧,不過那都是后話了。 蘇澤在打量朱高熾,朱高熾也在審視蘇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