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大使的西征止步特拉布宗。 當然,說是西征,實際上沒有發生任何戰斗。 三萬京營就是跟著他,從京城一路跋山涉水,然后走到了黑海,期間倒是因為疾病和意外死了五百多…… 這是必然。 三萬人遠征走了超過兩萬里,居然才死了五百,這已經是奇跡般,當然主要是靠著楊豐背后有個醫療專家團隊提供保障,甚至遇上需要手術的還得他親自操刀,在劉姐那邊的專業醫學家指導下進行手術。至于手術的結果,那個已經不重要了,他都親自操刀了,治死就治死吧,治不死的都是他醫術精湛刀法如神。不過三萬京營狀態倒是還算不錯,畢竟他們一路上也沒吃苦,無論到哪里都有地方領主伺候著,那些土司羈縻指揮藩屬國王們,哪怕讓自己屬民節衣縮食,也得讓他們吃好吃飽。 還有干脆組織女人勞軍的。 美其名曰借種。 而且楊大使一路上還給他們不斷搜羅美女,保證他們一人帶回一個西域美女。 已經有老婆的也分。 小妾啊! 一妻一妾的美好生活啊! 有這些,哪怕跟著走了近兩萬里他們也依然精神很好。 楊大使帶著京營很快離開特拉布宗返回希爾凡,不過他沒有和來時候一樣走里海返回,而是走陸路,也就是走波斯返回,而此時他修路的命令已經發出,燕王節制的安西四鎮,康居王節制的河中三鎮,總之西域所有大明臣民十丁抽一,然后自帶飲食,前往河中,昆陵,北庭準備修路。 這條路被稱為大明國道。 一號國道。 起于京城,止于特拉布宗,或者說建州。 東西近兩萬里。 整個道路必須通行四輪馬車, 其中里海以西段,由希爾凡,格魯吉亞,亞美尼亞,桃里寺,伊爾汗等藩屬負責修筑,當然,因為路線只是走格魯吉亞和希爾凡,所以其他幾個藩屬究竟是出人還是出錢,他們可以自己商量著辦。 至于奧斯曼不用,因為奧斯曼得配合燕王準備討伐羅馬帝國。 理由當然是他們那一堆頭銜。 天無二日,地無二主。 只有大明皇帝才有資格稱永恒之主,萬王之王等一堆稱號,羅馬一個城主居然敢這樣自稱。 僭越! 絕對的僭越。 必須重拳出擊。 所以大明皇帝授權燕王統帥奧斯曼國王,金帳汗兩藩,分南北兩路討伐羅馬及巴爾干諸國,至于土地誰打下來的就歸誰,燕王打下的歸燕國,奧斯曼打下的歸奧斯曼,金帳汗打下的歸金帳汗。 以后再向外都這樣。 不過沒有時間限制,總之他們自己決定什么時候出兵。 但既然這樣,就不能讓奧斯曼王再管修路的事,畢竟這條路也不走他那里。 不過這一段不重要,畢竟希爾凡和格魯吉亞都有道路,無非就是維修一下而已,他們兩家也不可能讓其他幾家的人大量進入自己的地盤,后者掏點贊助,他們兩家出人,很快就能完成建設。但波斯,河中,蔥嶺三家就不一樣了,他們必須修筑從怛羅斯開始,向南一直到撒馬爾罕,然后從撒馬爾罕轉向布哈拉,再從布哈拉到希瓦,再從希瓦到薩雷卡梅什湖,沿著烏茲博伊河到里海。這是目前條件下唯一能維持這條國道的路線,關鍵就在于國道必須有連成串的驛站,而驛站必須有水井,到希瓦之前好辦,撒馬爾罕和布哈拉之間本來就是人煙稠密的綠洲區。從布哈拉南下查爾朱,也就是土庫曼納巴德,然后沿著阿姆河到希瓦,從希瓦向西到薩雷卡梅什湖,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選擇,現代已經不存在的烏茲博伊河。 因為希瓦向西是沙漠。 純沙漠。 向南也是純沙漠。 只有從阿姆河分出的烏茲博伊河在其中流過。 這條河道在希瓦從阿姆河分出然后注入薩雷卡梅什湖,在其西南出來然后向西南到土庫曼巴希南邊的海灣注入里海。 當然,不是常年有水。 事實上下游出薩雷卡梅什湖之后段沒水才是常態,有水才是喜事,但作為河道綠洲是有穩定地下水的,可以打井解決。至于其他路線都不能選,關鍵就在于沒有水,打井也沒有,所以波斯三鎮征發的壯丁,需要在這條路線上修筑道路。這個其實不難,這些地方降雨量少的可憐,無非就是夯實地面,河道綠洲又不是沙漠,地面也結實,夯實一下就能走四輪馬車,無非輕載重載而已。真正艱巨的就是建立一座座驛站,并維持驛站,需要修建一個個小城,那可是無人區,不過光修路其實也不容易,總之波斯三鎮必須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