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自姬常月成為正一道宗主后,便開始改革正一道,教導忠孝節義。 以忠君為教義。 得到乾皇肯定,予以支持正一道。 與方仙道走攀附權貴的路相比,正一道發展很有前景。 得圣恩,定然崛起。 正一道即便有反對的聲音,也在乾皇支持后,消聲滅跡了。 “君子為何?就是取忠君之意,有點片面。” “君子,德才兼備,文質彬彬,有所為有所不為。” 楊安心中默默想著。 “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仁義道德,容載萬物。” 這些念頭一個又一個從楊安腦海中飄過。 君子是自古以來,所有人期望的方向,一般德才兼備的人,都以君子自居。 其中讀書人居多。 讀書多了,便自詡君子,以君子的禮儀要求自身。 “正一道的這個考核題目應該是宗主姬常月出的,如果是他,恩科狀元,做過大乾尚書,他取君子方向應該是書生的君子了。” 楊安心中不停琢磨。 在楊安還在想著出題人的用意時,其他人已經開始動筆了。 君子定義,并不復雜,就算沒讀過書的人,都會知道一些,能說出一些特點。 震云廣場內,所有人都動筆了,楊安還是提筆沉思。 他總感覺,忽視了什么,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不行。 第三場考核,他要不會再藏拙,把讀過的經義都用上。 不能破題,便不動手。 孫明輝余光看到楊安還未動筆,輕蔑一笑。 果然,會作詩的人,不一定能作文章。 楊安目光看向震云廣場,忽然發現,有一點信息他忽視了。 “姬常月得到乾皇支持,那么他必定是乾皇的支持者。乾皇想要東征,那么他出題的目標,至少向乾皇表示支持東征。” “這是他的態度,也是正一道的態度,支持東征。” 楊安心中回想著全過程,終于想明白,差了哪了。 這場道門考核,主要便是東征。 所以,最后破題之中,必須要有支持東征的意愿。 正一道也可以借此表達態度,又不會太過獻媚。 楊安想明白后,開始動筆了。 “君子當有正氣.......” 楊安越寫越有感覺。 字里行間,不僅說君子為人,行為當擔,還提出云蒙入侵,君子該有志報國,還闡述越為國祈福。 最后,楊安忍不住引用先賢的詩。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先賢詩中有正氣,有對浩然之氣的禮贊,也引用忠臣義士的壯烈之舉,表達自己忠于大乾、矢志向東的心情。 不僅表現出忠于國,還有君子氣節。 楊安寫著,整個人在不知不覺之中,精神意都在發生變化。 這一切,楊安都沒察覺,還在奮筆疾書,書寫著心中的胸臆。 ...... 正一道考核之人周繼在閉目后,神魂出殼,并沒有遠游,而是在考場內,查看著這群參與考核之人。 此次考核題目,便是由他的師傅姬常月所出。 周繼閉目,也是他師傅特意要求。 考核之人,能忍受考核者的無視,平心靜氣,便是過了一關。 上正一道,必定會經歷長時間默默無名的苦修、學習。 唯有穩住心性,榮辱不驚,才能安心在道門之中。 以往正一道考核,與方仙道差不多,主要看對道書的理解,然后檢查天賦,兩者都過才能留下。 不過姬常月成為宗族后,就改了,先考察心性,而后考察儒學理解。 按姬常月所說,能理解儒學經義,定然對道書理解不差。 心性夠了,在花點時間讀道書,定能有所成就。 考核閉目,便是神魂出殼,觀察參加考核的人。 有人當場離開,他也不在意,這種人進方仙道也呆不了多久。 心性不夠,不論武道修行,還是神魂修行,都不行。 特別是神魂修行,心性不夠,便是找死。 神魂修行,異常艱險。 這么一會觀察,倒是看得幾個好苗子。 當然,具體如何,能有幾人加入正一道,還得看考核結果,最后由宗主定。 滿意的看著那幾個,忽然,周繼感覺到整個震云廣場的氣場變了。 一股浩然的意境慢慢的浮現在廣場之上。 他抬頭后,一臉震驚。 (注,正氣歌實際的寓意跟文中有點不一致,有刪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