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雨后濕滑,大霧彌漫。 夜間的時候袁軍減輕了攻城的強度,讓各營將士輪流攻城,虛張聲勢的鼓噪吶喊,真正的目的在于牽制騷擾城頭上的守軍,讓他們疲于應付,不敢踏實入眠。 被替換下來的人馬則抓緊世間回營打個盹,枕戈待旦,等天明之后再發起強攻。畢竟這場攻防戰已經持續了兩天兩夜,再這樣熬下去,本方將士同樣吃不消。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既然袁軍輪流休息,魏延與徐庶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商量一番,將城上的一萬五千守軍與兩萬助戰的百姓分成兩批,魏延與田真率領一半,徐庶與太史慈率領一半,輪流守城,輪流休眠。 一晚上的拉鋸戰過去之后,天色漸亮。 雖然淅瀝的春雨已經停了下來,但彌漫的大霧卻是毫無散去的跡象。 一夜的鏖戰下來,城墻腳下又填上了兩千多條性命,而城頭上也同樣有將近兩千人永遠的閉上了眼睛,死亡的大部分都是缺少甲胄保護,又不會躲避箭矢的百姓。 “全軍進攻,今日誓死破城,誰敢后退,立斬不赦!” 袁譚從小憩中睜開眼睛,與全軍將士草草的吃過早飯,隨即翻身上馬,帶著郭圖、辛評等幕僚直抵城下督戰,揮劍發出了總攻的命令。 “嗚嗚……” 隨著袁譚一聲令下,濃霧中再次響起號角聲,在劇縣城池四面八方同時響起,猶如大地嗚咽。 八萬多剛剛吃飽了的袁軍齊齊吶喊一聲,再次頂著盾牌,扛著云梯向劇縣發起了強攻。 護城河的溝壑早就被滾石擂木填滿,甚至每一腳下去都需要踩著同伴的尸體才能前進,劇縣城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沾滿了干涸凝固的血漬。 城頭上同樣鼓聲隆隆,三萬多軍民用紛飛的箭雨,越來越小的滾石,越來越輕的擂木,此起彼伏的招呼城下蜂擁而至的袁兵。 由于城內的羽箭越來越少,魏延只好派遣了部分人手專門在城頭上撿拾袁兵射上來的箭支,然后再以彼之箭還射彼身,甚至就連插入了尸體中的弩箭也要拔出來利用。城內的物資之匱乏,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切被督戰的袁譚看在眼里,不由得喜出望外,在馬上高聲督促:“將士們,城里的弩箭越來越少了,大家拼死攻城,破城之時就在今朝!” 就在這時,袁軍身后突然傳來了一陣騷亂,將袁軍的背后沖的陣腳大亂。 “殺啊,城內的守軍頂住,江東的援軍到了!” 趙匡胤手提長槍,一馬當先沖鋒在前。一邊命令身后的騎兵同時鼓噪吶喊,鼓舞城中守軍的士氣。 亂軍之中的趙匡胤一身戎裝,頭戴斌鐵盔,手持由盤龍棍加裝了槍刃改成的長槍,一路沖鋒,連續挑翻了數十名攔在馬前的袁軍士卒。如此矯健的身手,根本讓人無法與養尊處優的皇帝聯系在一起。 漢軍的騎兵全部加裝了雙邊腳蹬,因此在沖鋒的時候能夠在馬上馳射。雖然不像西涼鐵騎或者白馬義從那樣嫻熟,但奔馳中的箭雨卻給猝不及防的袁軍造成了不小的殺傷力,一波箭雨過去之后,至少射倒了六七百人。 在趙匡胤的引領之下,這飚鐵騎在袁軍背后從西向東沖鋒,不與敵人貼身糾纏,只是遠遠的在馬上放箭,極大的破壞了袁軍攻城的節奏。 雖然大霧彌漫,但城頭上的守軍卻能夠聽清援軍到來的聲音,軍心頓時大為振奮,防守的時候更加賣力起來。一波猛烈的箭雨傾灑下來,射的袁軍紛紛后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