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八 醒掌天下權-《三國之召喚猛將》
第(1/3)頁
八月十五,仲秋。
今天是大漢朝廷第一屆科舉的日子,經過各州郡推舉前來京城赴考的學子總計五百余人,一大早就來到了翰林院等候參加院試。
在劉辯登基之前,朝廷的用人制度都是“選秀才,舉孝廉”,大漢朝的人才儲備全部都是由地方舉薦,因此存在著許多暗箱操作,讓許多有志之士報國無門,而讓庸碌之輩位居顯赫。運氣稍微好點的,攤上正直廉潔的地方官,還能稍微公平競爭一下。但舉薦制度也是先重品德,其次方重才干。
而劉辯執政以來,推出了全新的選拔制度,也就是現在所實行的科舉制。讓許多寒門學子看到了魚躍龍門的希望,無不對當朝天子交口稱頌,感恩戴德。
劉辯所提倡的科舉制度,與隋唐年間施行的科舉制大致相同,在細微之處卻又有差異。
劉辯規定,科舉制度共分四級,地方縣級的考試稱之為“鄉試”,登榜者授予“秀才”的功名,算是成了初級國家公務員。以后任命鄉亭等地方官員的時候,先從秀才中擇優錄取。
獲得秀才功名之后,便可以報名參加第二級的“府試”,也就是郡、國這一級別的地方考試,若是成績優秀,榜上有名,秀才便可以晉升為“舉人”。這已經達到了劉辯穿越之前人da代表的級別,以后縣級衙門缺少官吏的時候,會從舉人這一級別中遴選。
鄉試與府試每年舉行一次,獲得舉人功名的便有資格赴京參加更高級別的考試,也就是今天要舉行的“院試”——翰林院院試。當然院試的逼格肯定要高一些,所以每兩年舉行一屆。
前來參加院試的全都是各州郡脫穎而出的舉人,拿著地方的文書來到京城學部衙門備案,領取考試憑證,然后在指定的日子進入翰林院參加“院試”。
現在的局勢與太平年間不同,還有半壁江山不在劉辯的控制之中,若是那些敵占區的讀書人有心為大漢朝廷效力,又不能參加其他郡縣的面試,那怎么辦?總不能讓這些莘莘學子報國無門吧?
于是劉辯和學部衙門的人商量過后,又設置了一個“會試”,無論你來自哪個州縣,什么出身,只要有信心考試,便可以在金陵城參加學部衙門組織的春秋兩次“會試”。春季登榜者授予“秀才”功名,然后獲得參加秋季會試的資格,若是表現優異,便授予舉人功名。與郡國等地方“府試”選拔出來的舉人享受同等待遇,一起參加在翰林院舉行的“院試”。
劉辯的這項政策推出之后,在其他諸侯的治下猶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這一年多來,懷抱著金榜題名,魚躍龍門夢想的儒生,從天下各地,歷經千辛萬苦跋涉到金陵來讀書的學子將近萬余人,使得金陵城一時間儒士云集,學風日盛。
院試完畢后,將由學部幾位大佬欽點成績最優異的二十人進入乾陽宮參加殿試,在“文華殿”這座新建成的大殿之中由當今天子親自面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唐海县|
通州市|
诸城市|
玉树县|
阳曲县|
邵阳市|
察隅县|
晴隆县|
巴青县|
乌鲁木齐市|
郧西县|
垦利县|
福建省|
广安市|
绥阳县|
安西县|
南开区|
洛隆县|
灌阳县|
当雄县|
宣恩县|
日照市|
安丘市|
香河县|
咸阳市|
株洲县|
黄平县|
惠安县|
互助|
康定县|
石台县|
虹口区|
资源县|
湘西|
邻水|
通道|
黄梅县|
和林格尔县|
永昌县|
邹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