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孔明不僅足智多謀,而且心靈手巧,干起手工活來竟然不遜色于軍中匠人。 在諸葛亮的身體力行之下,軍中十幾名巧匠跟著他忙碌了一夜,到天亮的時候扎起了兩個“燈籠”。先用竹篦制作成了框架,頂端以最好的牛皮紙糊成蒙古包的形狀,下面綴著一個可以容納成年人的竹籃,在中間則用鐵絲固定了一個加大的青銅燈臺,里面盛滿了用來燃燒熱量的松脂。 “來來來……都靠后讓一讓,讓俺老程看看孔明這一晚上不造娃兒,瞎鼓搗個什么東西?” 冬雨過后氣溫更低,得到了消息的程咬金艱難的從被窩里爬出來直奔諸葛亮的帥帳,人還沒進帳就大呼小叫了起來。 早來了一刻的楊七郎正饒有興趣的欣賞諸葛亮的發明,看到程咬金咋咋呼呼的進了帥帳,笑道:“咬金哥來了,孔明天天夙興夜寐,哪像你這般媳婦迷?孔明昨夜一宿沒睡,造了這么兩個燈籠,說是能飛上天,你要不要試試?” “我操!”程咬金這流氓直接爆粗口,“吹牛吧?竟然能飛上天?俺老程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也不是三歲的兒童??!” 孔明面帶微笑:“試一試不就知道了么!” 一行百余人攜帶著兩個“燈籠”出了軍營,寨柵外北風凜冽,正是做實驗的好天氣,孔明非常滿意。找了一個三百余丈的山坡,一行人棄馬步行,不大會功夫就攀爬到了山坡頂部。 “把松脂點燃,產生的熱量就會凝聚在頂部的這個傘蓋之中,隨著熱量燃燒,這個燈籠就會慢慢的升空。只要風向適合,就能吹向武陵城,到時候我軍天降奇兵,定能一舉破城!” 諸葛亮蹲在燈籠面前,點燃松脂,胸有成竹的向程咬金、楊延嗣及幾名隨行的偏將解釋,而黃月英則捏著下巴聆聽自己男人的杰作,不時的陷入沉思之中。 干燥的松脂產生了巨大的熱量,不大會兒功夫,這個大燈籠就開始慢慢的升騰,逐漸離開了地面,引得山坡上的百余名漢軍興致勃勃的鼓掌:“起來了,起來了,孔明先生真神人也!” “燈籠要飛起來了,誰來試坐一下呢?”諸葛亮皺眉沉吟,抬頭的時候目光正好與程咬金碰個正著。 嚇得程咬金直搖頭,比撥浪鼓還要快:“孔明你別看我,俺老程不像你,俺還沒娶媳婦呢!老程家三代單傳,就我這一棵獨苗,你可千萬不要害哥哥我。你讓我跟著你沖鋒打仗,俺老程絕不會說半個不字,你指到哪里我程咬金打到哪里!但讓我飛到天上去,這比讓我生孩子還難??!” “知節將軍不必害怕,我幾時說過讓你乘坐?”諸葛亮啞然失笑。 程咬金這才如釋重負,拍著胸口道:“沒說讓我乘坐,干嘛拿眼睛看我?你要嚇死我老程么,我老程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把你兒子過繼給我們程家?!? 程咬金嘴里絮絮叨叨個不停,扭頭看了看自己的一名隨從:“你——上去,做第一個在天空中飛翔的男人,你的大名將會名垂青史!” 人皆有七情六欲,謂之喜怒哀樂懼愛惡,尤其在這還談不上科技的年代,人們的思想還是天圓地方。不僅僅是程咬金害怕,一提起要上天,絕大部分人都會害怕,上天容易下來難,萬一下不來怎么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