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斌對前世的發展地方經濟的方法還是有一定研究的,要想富,先修路,這只是開始,路修好了,你總的有東西賣出去,緊接著就是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了。 舉杯敬了回酒,他緊接著道:“剛才已經說過了,其他商幫運貨的車子回去的時候一般都是空著的,我們必須想辦法讓他們在福建采購貨物回去賣,那么怎么讓他們滿載而歸呢?” 眾人一臉茫然,發展經濟,這會兒還真沒什么人研究。 張斌繼續道:“要讓商販進購,自然是福建有的,其他地方沒有的,或者是不多的,不然就沒什么錢賺了。福建特有的,或者說比別的地方多的,比別的地方好的貨物有哪些呢?” 他有意停了下來,夾了口菜,隨便掃視了在座眾人一圈,示意他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 這里面要說對福建最了解的,也就洪先春和蔡善繼了,但洪先春是武職,只能說粗通文墨,要他出謀劃策,貌似是不大可能的,剩下的也就一個蔡善繼了。 果然,蔡善繼考慮了一會兒便試著回答道:“要說這福建特有的,屬下覺得,干荔枝、干桂圓、干墨魚等干貨應該算吧,還有白糖、茶葉應該勉強也能算吧。” 張斌點頭鼓勵道:“嗯,這些都能算,但是這些生意基本上都有人做了,再發展利潤也有限,我這里倒是想到兩樣好東西,利潤空間還很大,這兩樣好東西那就是馬鈴薯和蕃薯。” 蔡善繼頗有些不解道:“這兩樣東西外地倒是不常見,但是利潤好像不高吧,兩百斤能賣一兩銀子就不錯了,屬下在泉州任知府期間也了解過這兩樣東西,產量就和糧食差不多,一畝地四五百斤撐死了,這個,能有什么利潤嗎?” 張斌倒是有備而來,他微笑著搖了搖頭,隨即從懷里掏出一本《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頗有些自得的道:“伯達,這個你就說錯了,我在平陽任縣令期間就試種過這兩樣東西,擇優選種的話,每畝最少能收獲兩千斤,而且,一年還能種兩季。” 擇優選種,字面意思就能聽出來,應該是選取上季收獲的馬鈴薯又或是番薯中個最大的當種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