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到底讀圣賢書治國事,只能是一部分,若是要制定百姓合理的農(nóng)策,光讀書不行的。 年年歲歲,朝去夕替,圣賢書內(nèi)容不變,可百姓的日子再變,前朝書只能參考,卻不能總治今天事。 這奏疏里的農(nóng)策,不親農(nóng),不事農(nóng)桑,說的政策也是聽起來振奮,實則只會加重百姓的重擔。” “讀圣賢書者,只能管理圣賢書的官員,卻教不會餓肚子的百姓去吃飽飯。” 朱元璋拿起那奏疏細細看著。 “百姓造反,多數(shù)是因為饑寒交迫不能活命,將士造反,多是因為兵餉口糧,軍令不公引起的。從根源解決百姓的問題,相信他們寧做太平犬,也不做亂世人。” 百姓造反多是因為吃不飽飯,饑寒交迫……這和自己當初吃不飽飯,沒錢葬爹娘多像啊,根本就是啊。 朱元璋這一點深有體會,臉上出現(xiàn)熱切之意。 旁邊侍候的內(nèi)侍和宮女也心里對周乾刮目相看,他們每天伺候陛下和朝臣商議事情,送走一撥又一撥的官員。 耳濡目染下,對政事也聽到過一些見解,多年來,只有這位長孫殿下才真正說透了。 民饑寒,兵無糧餉,才造反鬧事。 說兵無糧餉,這個在明末時的八大寇里,下崗郵遞員李洪基不就是,他后來成了李闖王。 朱元璋不是那么隨便會被驚訝到的人,他有智慧,有權(quán)謀,也特別的會打仗,農(nóng)民與王者的結(jié)合,有著帝王的疑心,又帶著普通百姓樸素坦蕩,還帶著擰巴。 周乾見朱元璋發(fā)愣,當自己說的他不喜歡,便道:“老朱,這些是我近來與白銀局一起,總結(jié)出的。 農(nóng)戶中有許多是農(nóng)婦丈夫從軍,無人做農(nóng)事,也不認識字,我便請徐家小姐有空去幫她們理解些農(nóng)策,請男子去不合適,可女子讀書的也就只有書香門第和王公之女。 對兵士家眷優(yōu)待,將士才更愿意為大明征戰(zhàn)。” 朱元璋直視周乾道:“徐家為大明出了不少力,徐達病死在北方的軍中一事,咱很痛心,徐家?guī)讉€孩子也都為大明忠心。 咱也該待他的孩子好些,你跟她的事你爹與徐老夫人說過。咱沒有什么反對的。老四家媳婦兒知書達理,賢惠淑德,這都是徐達教的好。” 周乾點頭,畢竟朱桂和代王妃常常不和。 朱桂是郭子興親生女兒郭惠妃所生的,但是朱桂兩口子的事,但是朱元璋和朱棣,朱標都會幫著代王妃說話。 徐達就不是吃蒸鵝死的,要是吃蒸鵝賜死,那徐輝祖為何還要死心塌地為大明盡忠。 隨后周乾又說了關(guān)于民技官和農(nóng)事需要銀子的事,朱元璋以為他是需要銀子。 周乾卻說他不需要,想有機會帶朱元璋去城中走走,感受下大明商事的來龍去脈。 語言太過蒼白無力,事實才是最好的說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