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楊雄他們聽到太孫說的四倍,立刻點頭,也清楚的感受到太孫給他們的容忍,大家立刻動身。 為何?那就是他們怕太孫萬一到后面反悔,四倍他們愿意。 糧食很快成車的運來,有銀子的拿銀子,沒現(xiàn)銀的拿寶鈔, 眾人手腳麻利的去收拾,生怕耽誤。 太平知府賈志和那幾個山賊被押往京城。 周乾并不想與他們浪費時間,命人按照真賬簿對應,登記下來,全部送回京城。 五月在太平府駐留,在眾人的努力下, 精鐵終于達到周乾的要求, 很快帶到鳳陽,讓陶深帶幾個制造火銃的工匠制火器試試。 在鳳陽城數(shù)十里外, 江南制造二局彩旗飄飄,礦工人山人海,數(shù)百名工匠和大量士紳在此迎接。 為首之人自然是魏國公徐輝祖,鳳陽府新任知府成杰,總督漕運使兼江南制造總局二局局使,唐顯。 在他們身后,則是鳳陽府附近各府縣的官員。 唐顯,今年三十二歲,之前對軍器軍工很有把握,祖上是洪武初年有名的制火器匠人,為了保證能夠?qū)嶒灳F造出的火器,幫助周乾。 朱標專門給唐顯升了官,讓他任太平府和鳳陽府的巡撫,以此來管理江南制造局。 鳳陽府是南直隸的龍興之地, 但卻不是最富裕的地區(qū),如今卻成了大明今后南方將士的軍器, 以及物資主要提供地。 兩個分局都設有局使, 以及守備太監(jiān),負責軍器,紡織這些。 周乾把火銃改進的圖紙,交給了陶深和唐顯,如今的制造總局,這幾個月已經(jīng)盡快將器械搬來,雖然只能手工打制,但只要努努力,流水線和批量生產(chǎn)也是有可能的。 從五月到六月,陶深和唐顯按照周乾的要求,將新制的火銃拿來實驗,并沒有出現(xiàn)炸膛和不準的情況,射程也比之前的火器改進許多。 但是,按照唐顯和陶深的話,工匠們都有手藝,恃才傲物,紀律性和意志力十分的差,將來如果不團結一致,很難成大器。 若是不管,這種工匠精神只會給其他工匠帶來不好的榜樣。 建造江南制造總局,除了在火器上加大力度,最主要的還有對造船技術鉆研。 與此同時,周乾不斷的從大明召集火器匠人給北方的制造局送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