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日之后,李偲升急匆匆的趕回了蓬萊李家府邸,想要當(dāng)面與長兄李偲初對質(zhì),可是卻撲了個空,李偲初帶著魏從榮等人去了淄州已久,并沒有回來。 而后李偲升又找到父親李梀,將魏從榮之事告之。可是讓李偲升沒有料到的是,李梀竟然知道此事,而且對此還頗為支持:“那魏從榮本就是登州豪杰,如今被李刺史打壓而落了難,偲初趁機(jī)收留,這是在為咱們李家收羅人才,你不要在這里胡言亂語!” 李偲升見狀氣急,大聲說道:“阿爺三思啊,兄長這是要與李刺史決裂,到時我李家如何自處!” “混賬!”李梀根本聽不進(jìn)去,直接將李偲升趕了出去。 李偲升無奈,只能長嘆離開,前往琉璃工坊落腳。 與此同時,李從燕正在刺史府大展宏圖,用了幾天的時間設(shè)計了煉鋼工坊的平面圖,并找來吳從漢商議籌建事宜。 “煉鋼工坊關(guān)系到新軍軍備的打造,此番就不用陳家、李家參與了,由刺史府直接出錢出人籌建。” “喏!” 吳從漢仔細(xì)看著煉鋼工坊的平面圖,說道:“眼下刺史府錢糧充足,籌建工坊不成問題,只是這選址……” 李從燕思索了一下,說道:“在登州城西有一片無主荒地,派人去查勘一下,先圈起來,工坊要盡快開工。” “喏!” 隨后二人又商議了一些細(xì)節(jié)。李從燕將煉鋼工坊劃在刺史府之下,暫時由錄事參軍吳從漢直管,準(zhǔn)備將來在刺史府增設(shè)商事參軍一職,專門負(fù)責(zé)管理各處工坊、商業(yè)。 接著,李從燕又說起抄家所得的七千多頃土地:“以刺史府的名義招募流民,并且在登州一城四縣登記貧苦百姓,以每戶人均五畝耕地為標(biāo)準(zhǔn),人均五畝以下者定為赤貧,全部參與分地!” 吳從漢說道:“主上,如今登州各地百姓大多貧苦,如此一來不要說招募流民了,這七千多頃耕地還不夠現(xiàn)有百姓分的!” “那就先緊著登州各地百姓分配,然后由刺史府出面,招募流民在各縣周邊開墾荒地,所得土地的耕種權(quán)全部歸流民所有,刺史府免去其三年的租糧和軍糧,同時開荒所需費(fèi)用、消耗均由刺史府負(fù)擔(dān)。” “喏!” 吳從漢笑著說道:“開墾荒地耗費(fèi)巨大,只怕此番所得錢糧又要被搬空了。” 李從燕卻是絲毫不心疼,說道:“你記住,錢糧只有在花出去的時候才有價值,否則就只是府庫中的垃圾!” 吳從漢叉手受教。 下午時分,李任和李魏又聯(lián)袂趕來,二人向李從燕稟報了新軍的近況。 “啟稟主上,新軍各部操練正常,大軍各部井然有序,只是各部將士的兵備還有不少的缺口,主上是不是給補(bǔ)充一些兵備?” 此前新軍各部的兵備就缺了很多,這段時間雖然也補(bǔ)充了一些,但還是不夠用,對此李從燕一直耿耿于懷。如今李從燕便動起了開礦的心思,準(zhǔn)備為籌建新的兵仗司做準(zhǔn)備。 于是李從燕說道:“此事我已經(jīng)有了安排,你們二人回去操練好兵馬,用不了多久刺史府就會籌建兵仗司,到時候新軍將士的兵備就能持續(xù)供給了!” “喏!” 待到李任、李魏心滿意足的離開后,李從燕不得不又將吳從漢找來,見面直接說道:“兩件事情你立即去辦:第一,立即招募開礦的百工和民夫,至于人數(shù)嘛,自然是多多益善,至少要三百名開礦百工,以及兩千名開礦民夫,登州招募不夠,就派人去別的州縣招募。第二,募集尋礦的鑲頭,人數(shù)也要盡可能的多,不要在乎價錢,只要能找到能人,再多的錢都可以。” 吳從漢聞言有些詫異,叉手說道:“主上的意思是,咱們刺史府要開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