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方士鄒衍-《棺山術》
第(2/3)頁
鄒衍成為了當時的道家代表人物、陰陽家創始人,漢族,戰國末期齊國人,主要學說是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他活動的時代后于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著有《鄒子》一書,《永樂大典》等將其列入道家部,《絳云樓書目》子部道家類《鄒子》不著卷數。
齊宣王時,鄒衍就學于稷下學宮,對此,司馬遷已有較深刻的認識,他說:“鄒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余萬言。
……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始也濫耳。
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后不斷行之。……鄒衍其言雖不軌,儻亦有牛鼎之意乎?后人不察其大道,而學其小術,故封建迷信興,這不是鄒衍的錯誤。
鄒衍以陰陽主運顯于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茍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齊宣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君主,他不僅決心像齊桓公那樣稱霸諸侯,而且還要“王天下”,即統一中國。
對此,孟子卻看得很清楚,說他有“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的“大欲”。齊閔王即位以后,國力強盛,當是時,齊閔王強,南敗楚相唐昧于重丘,而摧三晉于觀津,遂與三晉擊秦,助趙滅中山破宋,疆土廣地千里。
在這種情況下,齊閔王的野心更大,不僅要稱王,還要稱帝。“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
而鄒衍的一套學說,正是為新的統治設計的政治方案,因此他本人及其學說都受到了齊宣王和齊閔王的高度重視,“是以鄒子重于齊”被賜為上大夫。
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鄒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
齊閔王的帝制運動后來失敗了,迫于當時的形勢,他不得不接受蘇代的建議,去掉帝號,復稱王,然而他的野心卻有增無減,竟發展到要“為天子”的地步,變得越來越驕暴。
及閔王奮二世之余烈,……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諸儒諫不從,各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駢如薛,而孫卿適楚,內無良臣,故諸侯合謀而伐之。
齊閔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于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閔王亡在莒,遂死焉,恰在此時,燕昭王招賢納士,為郭隗修筑宮殿以師禮待之,以此作為尊賢榜樣。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昂仁县|
全椒县|
禹城市|
徐水县|
长寿区|
锦州市|
青川县|
海盐县|
凭祥市|
沈阳市|
资源县|
河津市|
蕉岭县|
基隆市|
富裕县|
兰溪市|
浏阳市|
青龙|
石狮市|
瑞丽市|
斗六市|
东光县|
高唐县|
恩平市|
绥化市|
仁寿县|
和田市|
陕西省|
洛川县|
仁寿县|
许昌县|
丹江口市|
遵义市|
平原县|
海林市|
莫力|
凤山市|
都江堰市|
长沙市|
北海市|